南昌工学院坐落于八一军旗升起的英雄城--南昌。学校前身是由原省委书记傅雨田为首的一批老同志创办于1988年创建的赣江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
据2014年4月官网显示,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达60余万平方米。设有11个二级学院(部),本专科专业60余个,建有11个实验中心和61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七大学科,建有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1个(会计学)。
有专兼职教师1300余人,在校生近3万余人,其中有来自53个少数民族学生13000余人。形成了以本、专科学历教育为主体,民族预科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两翼的办学格局。
该大学座落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省南昌市望城新区。南昌工学院(原赣江大学)创办于1988年。原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留美博士廖延雄为第一任校长。现任院长陈万龙教授,是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 学院现设有机械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系、建筑工程系、人文科学系、经济管理系、商务系、外语系、艺术系、民族预科部、中专部、公共教学部等12个系部,开设了30个专业。有机械加工中心、实训中心、网络工程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室、模拟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电子设计制作实训室、服装工艺实训室等10个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有各种类型的现代化数控机床120台,其他各种类型的实训机械设备和实验设备1350多台件,价值3400多万元。
有九个语音实训室,共有720个座位;13个多媒体教室,共有1298个座位;8个机房,共有595台计算机。另有600个座位的多媒体学术报告厅。3个图书馆,有图书资料近20万册,并与江西省图书馆、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图书馆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现有教职工494人,其中专职教师192名。教师中,有正教授34名,副教授92名。现有在校生6450名,其中,民族预科生11442名,本科生12000多人,高职生4326名。
近年来,学院引进了一批学识渊博、管理经验丰富的中青年学者进入管理层。学院领导在认真总结十几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办学理念和未来发展进行了重新思考和定位,提出了要把赣江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发展目标。在办学理念上,强调办最负责任的大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适用性人才为目标。在专业设置上,形成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对路的良好态势。在学生培养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践和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在学生管理上,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将大学生的管理模式由简约式变为精细式,实行班主任兼导师制的管理模式。2003年,学院被国家教育部选定为“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创新能力培养试点院校”。学院承担着面向全国30个省、市招收数千名专科生(含民族专科生),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40余所重点院校和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培养数千名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的办学任务。
2004年12月31日,学院与韩国培材大学签订了国际交流协议书,开展了校际间教育与学术领域、研究资料与出版物、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办学17年来,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已培养毕业生数万名,为西部各省培养了大量少数民族大专(高职)生,为省内外培养了大量应用型管理及技术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如今,学院毕业生已遍布江西、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北京等省市。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成了单位的骨干。还有不少毕业生或是自办了公司、企业,或是留学美国、英国、法国、瑞士等国家。
2004年8月,学院新征土地1860亩,投资6亿人民币,建造国际一流花园式的新校园,2005年8月,学院新校园区一期工程将交付使用。第一期工程的建筑可容纳新生13000人。 学院连续多年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教学先进单位”、“办学先进集体”。2004年底,学院被南昌市消费者协会授予“诚信办学单位”,被中国教育联合会评为“全国一流中外合作院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