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盔牙子
锅盔牙子就是咸阳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名吃之一。相传它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当年秦始皇遍搜民间佳肴,除在宫廷享用之外,还用于犒赏有功的三军将士。锅盔牙子就是在这时候被传进皇宫。其实最早锅盔牙子叫“月牙饼”,因饼被咬一口后形似月牙而得名。秦统一六国之后,天下一统,功德圆满,“月牙”却有“月缺”之意,而“牙子”有种子发芽之意,锅盔则与“郭魁”同音,郭——城邦,魁——第一。象征大秦帝国欣欣向荣,天下魁首,万寿无疆!待锅盔牙子传至唐朝日臻完善,因其做工精细,口感纯美在明中期以前曾经风行一时,享誉朝野。
锅盔牙子制作工艺复杂严格,首先必须选用关中生长的周期长达10个月的冬小麦所生产的高面筋小麦粉,按比例和次序加水、小苏打、植物油等全天然食料,经反复揉搓、摔打直到面光、盆光、手光然后放置一个小时充分醒面。醒好的面团继续反复揉搓成条状,分成大小相等的“面剂子”,细揉直到面团细腻光滑,然后擀成生饼,团成特别的形状并按照秦朝军队制式压印上不同的图案,上鏊,表面成型后再放入特制柴火炉中烤制。醒面的同时炖腊汁肉,选用肥瘦适宜的猪前、后腿肉,剔骨后切成500克左右大小的肉块,反复清洗然后空干水,放入烧开的秘制老汤中,用文火炖3个小时至肉色金黄、香气扑鼻、肉烂可口时出锅放凉后备用。一般的肉夹馍是热馍夹热肉,锅盔牙子则不同,讲究的是热馍夹凉肉!把热馍从侧面仔细划开,夹入经过剁碎的腊汁肉,用馍的热气把肉里油化开,吃起来馍脆肉香、馍和肉相得益彰。
随着旧城改造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城市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原来在老城区的老店面和沿街摊点的经营者,或者年老不再继续经营、或者已移居他乡,让锅盔牙子这一传统美食又濒临绝境。现以秦一口锅盔牙子为代表,根据民间传说和史料文字挖掘和研究锅盔牙子,恢复锅盔牙子本来面目,使得这一传统美食走出咸阳和陕西,享誉全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