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蜀道因穿越秦岭和巴山,道路难以行走。因此蜀道常成为难以行走的代名词,唐代诗仙李白曾作《蜀道难》一诗,具言蜀道之艰难。蜀道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大概念,包括四面八方通往古代蜀地的道路,有自三峡溯江而上的水道,由云南入蜀的僰道,有自甘肃入蜀的阴平道和自汉中入蜀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等,也包括蜀地范围内的道路,这是广义上的蜀道。而通常学术研究中提到的“蜀道”,则是指狭义的概念,即由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傥骆道(堂光道)以及由汉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仓道等。
蜀中的道路。亦泛指蜀地。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 唐温庭筠《过华清宫二十二韵》:“早梅悲蜀道,高树隔昭丘。”《隶续·汉建平郫县碑》 宋洪适释:“右《建平郫县碑》二十九字。建平者,哀帝之纪年,其五年已改为元寿矣……殆蜀道未知改元尔。”《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修谓松曰:‘蜀道崎岖,远来劳苦。’” 明 赵震元《为李公师祭袁石寓宪副》:“英雄裂蜀道之篇名,公(袁可立子)遂先辈之误。”陈毅 《咏三峡》:“蜀道真如天,江行万山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