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民俗

家乡区县: 方城县

方城县位于北纬33°04'一33°37'和东经112°38'一113°24'之间,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的东北角,是南阳盆地的北大门。北邻鲁山县,南邻社旗县,东邻舞钢市,东北与叶县接壤,东南与泌阳县衔接,西南是南阳市区,西面是南召县,县域最宽处东西72公里,南北61公里,边界总长273公里,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下辖城关、博望、独树、小史店、赵河、广阳、拐河七镇和古庄店、杨楼、杨集、四里店、清河、柳河、券桥、二郎庙、袁店九乡,人口97万。县城距离省会郑州202公里,南阳市区52公里,城区人口10万。 方城自古就是南北通道,左通伊、洛,右达郑、许,西接武关,南控申、吕之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前期,楚国“以方城为城”,沿方城山修筑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阻中原诸国和秦国犯楚之师。这条长城现在被尊称为“长城之父”。楚汉战争时期,刘邦与秦南阳太守大战于方城,遂定南阳郡,进而西人咸阳,推翻了秦统治。两汉之际,刘秀率领绿林军与王莽军队大战于此。明末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亲率义军三打裕州,与明军在这里展开了血战。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樊钟秀部与北洋守军在方城血战五昼夜。1934年11月底,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路过方城,在七里岗、孤石滩、五里坡等地挫败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胜利西进伏牛山。今天,省道豫01、焦枝铁路和即将修建的许南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县道、乡道交错其间,交通四通八达。方城历史源远流长,很早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平高台遗址出土了不少陶器和石器,说明早在仰韶文化时期,方城一带的物质文化已经相当发达。西周王朝在这里分封的96国,后被楚国所蚕食。公元前292年,秦将白起伐韩,“取宛、叶”,方城一带人秦。20年后,秦在这里设置了阳城县,隶属于南阳郡。西汉初年,改阳城为堵阳县,仍属南阳郡统辖,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南朝刘宋时期。这期间,新莽时一度曾恢复阳城旧名。刘宋武帝永初元年,改堵阳为赭阳。此后,随着战争形势的风云变换,这里先后从刘宋、萧齐转到了拓跋魏的手中。拓跋魏分裂为东西两部后,西魏在这里设置方城县,“方城”作为县名遂正式出现在中国史籍中。在这之后,方城县曾数度废置,其隶属关系也有变化,但历尽北朝、隋唐五代直到北宋时期,变化不是太大。金章宗泰和8年,也就是公元1208年,金王朝以方城为倚郭,置裕州,治所就在今方城老城区内。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废方城县入裕州,裕州领有舞阳、叶县两县,隶属于南阳府统辖。历尽明清两代,裕州或领县,或不领县,但治所基本不变。1913年,北京政府下令府州改县,改裕州为方城县,县名遂沿用至今。县域在历史上几经变迁,1977年云阳工区撤销后,广店等236个自然村重新划归方城县,今天的境域最终确立下来

嘟嘟(2014-05-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