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鱼带领大家去看的是一处现在的小村庄,而它三千年前却是一座名城——虺城。我们来讲一讲曾经繁华的虺城的现在,过去,历史,古迹……
下面各位听众听小鱼来讲了哦。
虺城为丰县范楼镇一个普通的自然村,不见任何特别之处。而三千多年前,这里是一座绚丽繁华的城市。它集南北建筑之大成,容东西景致于一体。传说商汤时代,左相仲虺受封于此,时称为“虺王城”。按旧说,虺城占地五公顷,城内有亭台楼阁,塔庙林立,官府民宅;五行八业齐备。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会、交际、贸易的所在。明人的怀古诗赞美虺城的盛景:“梦醒高楼夜气清,隔帘明月映寒更。知非杨柳关山影,忽入梨花院落明。北里不闻羌笛韵”几千年来,朝代更迭,兵燹水患,使虺城的昔日风光早已不复存在,琼楼、梨花只在传说之中。现今人们能说道的也只有虺王墓、虺王庙、月照井、饮马槽等残垣剩迹。除了丰县现在的虺城外,还有鲁南苏北其它的古虺城。
虺王墓
虺王薨后,葬于虺城西南四里。三千多年间,其墓曾经多次修复,使之不泯。最近一次修复为1915年。墓高15米,占地500平方米,高大巍峨,形如土山。墓碑高9米,雕二龙戏珠,玲珑剔透,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上镌“虺王之墓”。“文革”中,蒋湾小学学生扒墓,用几天时间将坟铲平。墓内呈现散碎的朽木朽骨,墓室的整体形状和廓墙尚清晰可寻,四面有门,前后门各宽1 米,左右门宽0.6米,前门外有1.5米的甬道,砌造形状具古陵墓之风。当时无人进行考古研究。
虺王庙
重建于1940年,占地500平方米,大殿三间,并有配房。砖木结构。庙内塑虺王坐像,高0.5米,由黄杨木雕成。虺王头带王冠,身穿蟒袍,五绺长髯,神采奕奕。两名神甲护卫,高0.45米。手执兵刃,状貌威武。神像经各种颜料的渲染,看了令人有再生之感。大殿门前,两侧各立一石碑,一则记叙虺王的功德,一则记述建庙意义。寺庙大门向西,有高大的院墙,院内广植花木,布局颇具园林风格。并有配房三间。上世纪五十年代庙堂被拆除,寺内雕像失踪。
月照井
又名夜月井、映月井,是虺城的一大奇观。月照井的遗址在今虺城村的东北隅,传说每花甲一周(60年),月光便可直射井底一次。另有传说,每当月光直射井底之时,便有一火球自井中腾空而起,飘向西南,落于虺王墓而熄,蔚为奇观。清代沛人吕椒曾写诗赞美“虺城夜月”的胜景:“一轮皓月贮银盘,左相城边夜未阑。不是平分秋色里,如何远上暮云端。郭门滟滟千家照,关树沉沉万影寒。傅作列星虺作月,光留宇宙任人看。”“虺城夜月照平畴”的万千景像,给人们留下无尽的遐想。虺城村的望族丁氏家族,特将本姓堂号命为“月照堂”。该地曾称为“月照乡”。这都是人们纪念虺王和留恋“虺城夜月”的缘故。饮马槽,是一青石石槽,长1.5米,宽0.7米,深0.3米,相传是当年虺王府中的饮马槽,代代相传,保留至今。由于年深日久,长期风化剥蚀,已找不出完好的平面,呈现出沟沟壑壑的破烂形象。
时光易逝,历史难泯,虺城的这些历史遗迹,已汇入古老的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之中。
虽然已经物是人非,一切早已不在,但是虺城一定会随着我们的中华文化一直流传下去。
小鱼今天的故事讲完了。大家下次再见!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manyan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manshanshi
梧桐子家乡:http://www.wutongzi.com/kan/jiangsu/xvzhou_fengxian.html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84713513.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