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渭南的乡村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每天工作在最基层的农村,既充当着干部群众的通讯员,同时又是村级档案的资料员、村情民意的信息员、法律政策的宣传员、村级活动的组织员、社会风尚的引导员、远程教育的管理员、为民办事的服务员。每日的工作离不开走访一遍全村农户,记录一本民情日记,撰写一份调研报告,亮出一份公开承诺,帮扶一户困难群众。 他们正是扎根于渭南基层和农村的大学生村官,自2008年渭南农村迎来了首批256名具有高等学历的村官到2014年916名大学生村官分布于渭南各地,这些扎根于渭南农村的大学生村官们由烫手的“山芋蛋”转变为抢手的“香饽饽”,从以前的“城里娃”变成了百姓“自家人”。
“要让大学生村官在村里待得住,要让他们有人管,要教会他们怎么干,要帮助他们有所为,要培养他们成好才”,说起渭南市的大学生村官,渭南市委书记徐新荣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提出要求的同时,更流露出对这些年轻人的真切关爱。
截至目前,渭南先后有26名大学生村官公选为副科级领导干部,104人考录为省委组织部选调生,241人考录为国家公务员,386人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5人进入神华集团、农业银行、工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陕西农村信用联社、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还有12人凭着几年基层磨炼出的底气,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目前的村“两委”换届中,有212名村官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4人、副书记的147人,担任村委会副主任的4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