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品种:一个品种是个小,皮硬而坚、难砸,群众称根根核桃,另一个品种是露仁核桃,人们赞为优质核桃,个大皮薄、仁脆而甜,味香而浓、色亮而有泽,含油量和其成份高而品质好。在60年代省核桃鉴定会上,好多专家评论,宜君的优质核桃不亚于陕南。测定表明每100克核仁含脂肪63克、蛋白质15.4克、碳水化合物10克、柞油50-60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药用可增补血液、湿润肺肾、定喘化痰等。 宜君核桃栽植历史悠久、面积大、产量高,早在明末清初就有天然和人工栽植的核桃林和零星枝,1985年核桃保存面积为989亩,零树360多株,共计384,206株,人均4.6株,平均每年生产253万斤,以每斤一元计,年产值达二百五十三万元。
2特色:
编辑
宜君县地处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的接合部、东部季风湿润区与大陆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处于渭北百万亩核桃林带的中心位置。气候冬寒夏凉、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生产的核桃口感好。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宜君县种植核桃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宜君县被陕西省政府确立为核桃产业重点县。2007年,宜君核桃荣获“中国国际林产品博览会金奖及奥运推荐果品干果类一等奖”,2009年“宜核1号”核桃荣获中国第二届核桃大会金奖[1] 。
3产业:
编辑
宜君县自然环境优美,没有工业污染,昼夜温差大,位于渭北百万亩核桃基地中心位置,是陕西核桃主产区之一。据统计,1998年前,全县有散生核桃树 45万余株,在当地农民经济收入中占有一定比重。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这一传统产业,1998年,宜君县委、县政府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决定将核桃作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建设十万亩优质核桃基地的决定》,2004年又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全县核桃产业的决定》,采取行政推动、政策拉动、典型带动、科技助动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县动员,全民参与,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奠定了宜君核桃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基础。
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县核桃种植面积由1997年的2.7万亩发展到38.46万亩,农民人均4.7亩,农民人均核桃收入160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山区主产乡镇占到50%-60%,棋盘镇可高达60-80%,核桃已经发展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4前景:
编辑
宜君县核桃总面积已达到41.19万亩,农民人均5.7亩,位居陕西省第一。2012年全县核桃产量达到9000吨以上,产值1.8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2000元以上,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山区主产乡镇核桃收入占农民收入的50-60%。棋盘镇核桃观光示范镇今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通过新建、低产低质林改造和核桃分类间作等发展模式,力争到2014年建立不同类型的核桃示范园3000亩以上。
5地理标志
编辑
产地范围
宜君核桃产地范围为陕西省宜君县棋盘镇、云梦乡、哭泉乡、太安镇、城关镇、彭镇、五里镇、西村乡、尧生镇共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2]
专用标志
宜君核桃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陕西省宜君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宜君核桃的检测机构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2]
技术要求
一、品种
适宜产地范围内栽培的宜核1号、清香、强特勒、香玲、维纳等品种。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800m至1500m,土壤类型为黄绵土或黑垆土,有机质含量大于等于1.5%,pH值6.5至7.5。
三、栽植管理
1.育苗:采用宜君核桃培育实生苗,采用双舌嫁接法繁育宜君核桃良种嫁接苗。
2.建园:园址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地块;选用主栽品种一级嫁接苗,栽植密度为每667㎡(亩)不超过22株。按照“大坑、大肥、大水、覆膜、截干、套袋”技术栽植。
3.施肥:秋季采果后,结合土壤深耕施基肥,每株施腐熟有机肥10kg至20kg。
4.修剪整形:实行生长期修剪与休眠期修剪相结合,树形以疏层分散型和自然开心型为主。
5.鲜果采收:青果由绿色变成黄绿色,2/3以上的果实青皮自然开裂或脱落,为最佳采收时期。要求不同品种单独采收。
6.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加工
按品种单独运输、单独脱皮、单独晾晒或烘烤、单独包装,防止混杂。采收后,自然堆沤,机械脱皮,及时清洗、晾晒或烘烤、分级包装。要求空壳率≤3%,破损率≤0.3%,黑斑果率小于0.2%,含水率≤8%。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坚果充分成熟,壳面洁净,缝合线紧密,无露仁。
2.理化指标:横径≥26.0mm,平均果重≥8.0g,出仁率≥40.0%,粗脂肪含量≥60.0%,蛋白质含量≥12.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