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凉都

家乡区县: 贵州省盘县

六盘水,别称“中国凉都”,位于贵州西部,市名来自最初下辖的六枝、盘县和水城三个特区的头一个字组成,是“三线建设”诞生的一座年轻工业城市。1978年撤地建市后撤销两个特区设县,保留一个至今,即六枝特区。2013年末全市国土面积9965平方公里,辖4个县级行政区,常住人口285.9万,人均GDP仅次于省会贵阳。

 

历史变迁

城市风光

今六盘水市所辖境内春秋时期为牂牁国属地;战国时期,市境内为夜郎国属地,由于金属工具的使用,已进入了农耕时代,并反映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征;秦统一中国后,为巴郡汉阳县属地;汉代,中央王朝派使者通往六盘水境内,设立郡县,市境内分属牂牁郡夜郎县、宛温县、平敕县和犍为郡汉阳县、鄢县,郡县设立后,驻军推行了屯田政策,这时,大批移民迁入夜郎地区,促进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东汉以后,屯田制逐渐被瓦解,许多毫民发展成为封建贵族,反映出了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征。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彝族先民从滇东北向今市境内和黔西广大地区发展,逐步战胜了当地的濮人而占有其地,实行了封建领主制统治。三国时期,市境内分属“南中”的牂牁郡平夷县和兴左郡宛温县;魏仍分属牂牁郡平夷县和兴左郡宛温县;晋也属牂牁平夷县和兴左郡宛温县。隋时期,改郡为州,唐承隋制。唐代今市境内南为盘州地,北为汤望州地。中央王朝为了通过土官实施对其地的间接统治,将二州合并为羁縻州。唐后期至宋末,中央王朝对土酋封以王号,借助土酋力量对抗南诏和大理国。今市境内作为缓冲地带,南为于矢部地(自杞国),东北为牂牁国(后称罗殿国),北为罗氏鬼国,这三个藩国均为少数民族政权。

元代,于矢部地(自杞国)被命为于矢万户,后改为普安路总府;罗殿国被命为普定万户,后改为普定府;罗氏鬼国被命为八番顺元宣慰司。二府一司任用“蛮夷官”,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在其领土上仍然“世有其土,世长其民”。

城市标志

明代,今市境内社会制度有了新的发展,中央王朝改土官间接统治方式为任命流官直接统治的方式,即改土归流。这个时期,普安路总府改为普安州(明永乐十三年即1415年)设流官知州,普定府改为西堡官司,八番顺元宣慰司改为贵州(水西)宣慰司。由于政治制度的变革,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原文化开始渗入。清雍正年间,今市境内改土归流基本结束,今市境内北设水城厅,东设郎岱厅,南设普安州。从此,中央政权实行了对县级政区的直接统治,延续千余年的领主制度被地主制度取而代之。地主制经济取代了过去领主制经济,实物地租取代了劳役地租,自耕农相对于农奴有较大的人身自由。民国时期,今市境内设水城县、盘县、郎岱县。

随着流官统治制度的进一步推行,今市境内自清代以后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交通状况得到改善,教育文化事业得到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大为改进,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手工业和商业显著发展,采掘业和冶炼业逐步兴起和发展。

 

momo伊(2015-06-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