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30日,卫立煌决心由远征军总预备队新编第8军担任松山攻击,令第8军军长何绍周接替71军军长钟彬,完成指挥权交接。7月1日,何绍周抵达。怒江简易桥修复通车。第6军新39师117团转调龙陵。
二战松山
7.2—7.6,荣3团第1、2营主攻松山子高地未果,但占领北侧阵地(后爆破子高地坑道即由此处往前开挖)。何绍周召开营以上作战会议。最重要的决定,是由直攻改为从滚龙坡侧击。此后一劈到底,再未改变。
三战松山
1944.7.7—7.11,第82师246团、荣3团主力、荣2团第3营进攻滚龙坡、大垭口、子高地未果。何绍周在前线召集师团长会议。战术改进:不能仅以占领制高点为目标,须攻克堡垒,全歼守敌。具体方法是:采取限制目标攻击法,逐步攻略,避免一举突贯;以占领高地棱线为满足,绝对禁止突下反斜面,以免被袭;以有力之兵占领敌工一中,逐步严密肃敌;必以炮火先行破坏敌堡。进攻重点仍是滚龙坡,再逐步推进。松山战役(包括密支那、腾冲战役)成为中国军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全胜的攻坚战。第8军103师307团奉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令,自祥去车运抵达腊孟街。7月10日,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调71军山炮第1连赴平戛,何绍周请示暂缓,未得允许。第8军向第11兵站分站借到步机枪弹2万发、炮弹1379颗。
第8军103师准备向滚龙坡日军攻击(美军摄)
四战松山:
7.12—7.19,103师307团,82师246团,荣3团、荣2团第3营,攻击滚龙坡、大垭口、子高地未果。7月14日,何绍周电告东岸炮兵调整战术,改区域性轰炸为限制目标,精度射击,定点破坏。至此确立对敌阵地“先行软化,再行攻略”方针。
五战松山
7.20—7.25,103师307、308团,82师246团,荣2团第3营,夺取了滚龙坡丙、丁、庚高地。军长何绍周将指挥所设在竹子坡,卫立煌也2次亲临。总结经验:不能急于求成,应弄清敌情,步炮协同逐一破坏;昼夜对壕作业,蚂蚁啃骨头。20日,日军联队长要求113联队副官真锅邦人必要时烧掉军旗。日军打算偷袭我军指挥部,但未成功。21日,本道阵地守备队长井上要次郎中炮毙命。23日,15架日机空降物资。我方展开中国近代战争史上罕见的步、炮、空等诸兵种联合攻击作战。何绍周要求各师指挥部于阵前1000米内;团指挥部于500米内;军指挥部距中央阵地1000米内,均在敌重武器有效射程内。战术总结:推进山炮于最近距离,集中一点续发,迫敌下行,我方再封堵、喷火。
六战松山
7.26—8.2,103师308团、中央队246团,夺取了滚龙坡戊、乙、甲高地。7.26,日机空投轰炸,被我炮击伤敌轰炸机两架,击落一架。7.29,李弥副军长从龙陵转至松山协助何绍周。7.31,308团2营占领滚龙坡戊高地。8.1,307团破坏日军第二蓄水槽,炮毁敌仓库。何绍周令71军山炮营2连组成“单炮敢死队”,推进至阵前300米摧毁堡垒。8.2,何绍周被迫下令炮击已高地,我军246团几十士兵与日军同归于我方炮火,终于占领滚龙坡,斩断敌阵之首。
七战松山:8.3—8.19,荣2团3营,246团主力,308、307团,攻击小松山巳、午、未高地未果;夺取大垭口已、壬、癸、辛高地。8.3,蒋介石严令卫立煌转第8军于9月上旬克服松山,“如果违限不克,军、师、团长应以贻误戎机领罪!”何绍周遂召集众将开会,决定对子高地实施“坑道爆破”。8.7,为掩护坑道作业而进行的牵制性攻击,伤亡颇重。日军守备队长金光惠次郎下令重伤员自杀,遭抵制。日军派出小队夜袭,炸毁我方4门火炮。12日,击毁敌机一架。13日,307团前锋夜袭大寨,下士班长张学成带3名战士冲入敌113联队司令部,缴获日军113联队关防印鉴。15日起,敌预感我方爆破子高地意图。17日,原守保山机场的荣3团3营归建。18日,敌机21架轰炸惠通桥。19日晨,我方将美军从加拿大用飞机调来的120箱、共3000公斤美制TNT烈性炸药,被装入子高地敌堡下两个药室。
八战松山
松山战役子高地大爆破
8.20—8.27。20日,卫立煌、宋希濂及美国将领至竹子坡观战。预定9:00起爆,因荣3团佯攻未撤而推迟。9点15分,军长何绍周在竹子坡通过电话下令起爆。敌主峰碉堡被冲起数米,烟柱一两百米高。荣3团、82师245团、103师第308、307团,夺取松山子高地,并击退两次敌偷袭。其中21日误传丢失子高地,实际上自20日9点半起,荣3团1营2连、7连以及8连高建国排长所率18名士兵,一直坚守子高地两昼夜,并与21日后来者共同巩固了阵地。 23日,日军守备队长金光惠次郎销毁掩埋了光学器材、被服、阵亡者遗骨、文书。8.24,原驻祥云的103师309团到达,作为最后生力军,对松山之战命运有决定意义。军长何绍周遂指示熊绶春统一指挥该团主攻丑、寅高地,攻击部署必须:牺牲少、效果大、时间短。25日蒋介石发了封刺激性电报给卫立煌。卫遂派督察组至松山。第8军遂提出弹药不足等问题,并请督察组将军队态势、兵力概要及不能“孤注一掷”攻击之由转报卫立煌,表示绝不违命。
九战松山
8.28—9.1,309团、82师245团、荣3团、荣2团3营,307、308团,夺取松山主峰诸高地及大寨一部。29日,日军守备队长金光惠次郎被我方炮击活埋。309团损失颇重。30日,拉孟守备队向56师团发出求援电报。31日,我军清剿隐蔽工事内之残敌。309团占领4、5号高地。晚10时,何绍周转卫立煌限即日肃清残敌令给熊绶春,然何、熊等均觉此类限日限期令不切实际。
十战松山
9.2—9.15,103师各团及直属队、荣3团、第245团、第246团,夺取大寨、黄家水井、黄土坡、马鹿塘,收复松山。9.2,第8军指挥部推进到子高地。清晨6点,何绍周电话命令各部限本日肃清松山之敌,准备通车。午后1时,何绍周转各部卫立煌“申未冬”严令:“松山残余之敌为数甚少;目前全局成败,转捩点全在松山;限该军于本日将松山及大寨之敌全部肃清,不得藉口先后及顾虑任何牺牲;如逾限未能达成任务,着将负责之师长、团一起押解长官部,以军法从事,该军长亦不能辞其责!”307、308团完全攻占大寨。深夜,第8军司令部下达次日最后歼灭全部日军令,103师师长熊绶春为左兵团指挥;82师副师长王景渊为右兵团指挥。另以245团为松山既占地区守备队,副军长李弥统一指挥守备队及右兵团。
9.3,第309团占领3号高地一座堡垒。当夜,日军组织兵力猛烈反扑,阵地得而复失。卫立煌电令第8军枪毙第309团团长陈永思。9.4,何绍周令王光炜代理第309团指挥,与陈永思一道率“敢死队”攻占3号高地堡垒。当夜,再次遭到日军偷袭,阵地丢失,部队被冲散。荣3团团长赵发毕率20余名兵力驰援。9.5,荣3团与第309团将3号高地反扑之敌击退。第307团(附第246团加强连和第103师工兵连、搜索连)、第308团攻克黄家水井。第8军调怒江东岸第244团第1营增 获救的慰安妇 Walter Wundle摄于松山
援。当夜,松山日军陆续向第56师团发出“最后处置”情况和“诀别”电报。9.6,第244团第1营抵达战场,接替完备阵地。第245团与荣3团合力攻占3号高地。日军命令重伤员自杀,并残忍杀害部分朝鲜慰安妇。少数慰安妇逃走后获救(右图)。怀孕者为朝鲜慰安妇朴永心,慰安妇问题从此为国际舆论关注。9.7,凌晨,真锅邦人命令木下昌已准备出逃。我军全力聚歼1、2、3号高地及马鹿塘残余之敌。真锅邦人焚烧军旗后独自发起“死亡冲锋”,被我击毙。松山战役取得完全胜利。
9.9,蒋介石发电称“获悉松山阵地于9月7日为第8军攻占,心中极为欣慰”;令第20集团军务必在9月18日前攻克腾冲。史迪威向远征军最高顾问多恩准将发电祝贺。9.10,何绍周致电军委会,提请叙奖第8军参谋长梁筱斋、第82师副师长王景渊、第103师师长熊绶春。9.14,第20集团军攻克腾冲。日军第33军司令官本多政材决定终止对龙陵攻势,令第2师团断后,指挥龙陵守备队留守,以掩护松井部队救援平戛日军。9.18,龙陵守备队长小室钟太郎因擅自后移防线遭斥责,愤而剖腹自杀。9.27,卫立煌致电军委会,以“指挥松山战役,战果辉煌”提请颁给第8军军长何绍周“青天白日勋章”。之后团长赵发毕、王光炜,营长谢梦熊(阵亡)、黄人伟亦获“青天白日勋章”;军政部授予第8军103师以特殊战功部队最高荣誉“飞虎旗”一面。10.29,远征军各部在炮兵、空军协同配合下向龙陵守敌发起第三次总攻。11.3,我军收复龙陵,日军沿滇缅公路向芒市溃逃。
松山战役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独特地位和意义:以战役级投入和牺牲,赢得了战略级的战争目标: 1、打破滇西战役僵局,拔下滇缅公路上最硬的钉子,为最终打通公路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2、是中国抗日战场首次获得胜利的攻坚战、中国战略反攻阶段“转折点”之战;3、是中国军队首次歼灭一个日军建制联队(团)的战役、日军在亚洲战场的第一个所谓“玉碎”战。日本天皇亲授的联队军旗被毁,旗冠深埋地下,113联队不复存在,成为日军在中国战场上首次遗留上千具遗骨迄今无法收殓的败仗(亡灵无法回归靖国神社)。4、松山战役,成为山地丛林攻坚战的典范,并有雨季等因素,具有很高的军事学研究价值。战后第8军司令部参谋处编撰《第八军松山围攻战史》,为国民党重庆陆军大学教材(1947)。此役也被写入美国军校教材。5、此役遗址至今保存较为完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战场遗址之一,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目前尚在勘查、保护和开发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