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石家庄

家乡区县: 石家庄市新华区

银丝如瀑

“把面玩成艺术品”--本来想起这样的小标题,但怕人们会往面塑上联想。我这次要说的不是面塑,而是藁城宫面。虽然看起来宫面的“艺术形态”比面塑简单的多,不用捏不用染不用蒸,但你若像我一样,看到农家小院里,一个没有雾霾的日子,蓝天白云、和风丽日,满院子银丝般的挂面如瀑布倾泻,老人带着儿媳和小孙子,穿行在层层“瀑布”之间,抚弄根根银丝,如同拨动竖琴的琴弦--你会感慨:这是另一种艺术品,如同牡丹花有红有白,如果说面塑如前者一般热闹,宫面则像后者一般清爽,极简约、极大气、极素雅、极耐看。

这是藁城南部一个小村--耿家庄,村里几乎家家户户会做宫面,而且都是手工操作。在全国,还有不少地方有会做手工挂面的农民,比如陕北吴堡县的“挂面爷爷”,因为上了《舌尖上的中国》而闻名大江南北。但挂面爷爷或许是因为身体不好(他前段时间已经去世),往架杆上缠绕面条(藁城称这一工序为“上轴”)的速度可不如耿家庄籍辰堆快。籍辰堆今年64岁,操持着一个小型宫面加工厂,作为“非遗”传承人,以坚持手工操作为己任。

这里我必须不厌其烦地向大家介绍工艺流程,如果不这样,你不会明白为什么宫面会有那样的口感。第一步:和面。用较为恒温的井凉水,根据季节加盐,用优质面粉,揉和、饧发。第二步:开条。将饧过的面团略擀成长圆形厚片,用快刀转圈划成直径几厘米的粗条。第三步:搓条。用细玉米面做扑面(音),在长案板上搓细搓匀,盘入缸内,再饧。搓三次饧三次。第四步:上轴。将已搓至筷子粗细的面条缠到两根70公分长的轴上,8字形缠绕。缠好之后挂进“洞子”(砖垒成的一米高的半封闭空间),喷水,盖盖儿,再饧。适时取出面,挂好,进行第六步:分面。将一根细木棍穿进8字的上环,向下一压,左右一拨,抽出来再穿入8字的下环,向上一提,左右一拨。这样所有的面条都不粘连,同时变得更细。分好后又入洞子,又饧。适时取出,进行第七步:出架。即挂到3米高的架子上,拉住下轴往下拽。这个活儿我试了一下,挺费劲。要分次地拽,不能指着一次到位,那样人费劲,面也受不了。

拉抻到位的挂面,可以推到屋外晾干了。如果天气不好,也可以室内烘干。过去在屋里生火,如今改成烧锅炉走管子传递热量,配合使用电风扇和排风扇。将烘干的挂面用菜刀切成需要的长度,打捆包装,即为成品。

我去的那天,想看全过程,被村主任告知不可能。“早起四点钟就开始和面了,你能赶上?”我说:“晚点做不行吗?”被告知:晚一个钟头也不行。我来之后才知道,从早起做到傍晚,刚好挂面入库,没有可以回旋的时间。而且,做挂面不仅仅意味着起早贪黑,朴素的食材,需要繁琐甚至苛刻的流程。各种条件,都得刚刚好:天气要不冷不热,严寒酷暑不行;干湿度要适宜,风太大或阴雨起雾不行;每次饧发的程度要合适,饧不开面硬拽不动,饧过头了面没劲儿一拽就断;用的盐要合适,盐的“卤性”太大或含蓬松剂多了不行;甚至过去磨面粉的石磨也得合适,石磨太新或太旧都不行……听着籍师傅讲述,我不禁想象那沟棱几近磨平的老石磨,它若遇见声称要做挂面的人,一定会翻白眼:哼,就你们嫌我老!

谁更聪明

籍师傅总说挂面这东西挺“聪明”,“它饧好了也没有什么味儿,你要是不及时拿出来,它就掉了(断了)。”但让我说,不是挂面“聪明”,而是聪明的人摸透了面的脾气,能让它变得服服帖帖。多次的揉搓,多次的饧,好像让一个人享受过全身按摩,再让他小憩一会儿。这个过程,挂面的“眉头”肯定是舒展的,如果简单对待,按到机器里挤压,它的“眉头”一定是拧着的。

舒展的表现,是那一个个气泡。自然发酵产生的气泡,随着面的拉抻而变细,以至于使挂面形成空心。传说蒿城宫面,用一根面可以吸完一碗面汤,可以向汤里吹泡泡。籍师傅认为这些传说有点夸张了:“气泡是不规则分布的,不是每根面都贯通的。”如果把面掰短,气泡贯通,确实可以当吸管用。

籍师傅十几岁时跟着大队里两个好把式田双海和田二柱学会做宫面,从上世纪70年代一直干到现在。追溯耿家庄做宫面的历史,有多少辈子,不知道。他只知道晚清时候,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和光绪出逃,回京时路过栾城,耿家庄人跑到栾城去“看朝廷”,并献上手工挂面。据说皇帝吃了很满意,从那以后藁城挂面年年进贡,并由此改称“宫面”。民国初年,还曾受到孙中山南京总统府颁发的“国光银牌”嘉奖。

籍师傅做的普通宫面和“宽条花面”我都试吃了。共同的特点是:好熟,既软且筋且滑。即使剩到第二天,口感差了,但也还能吃,细条不断不烂。而那“宽条花面”,比普通宫面更要好吃的多,它呈螺旋状,据说做起来对天气等条件要求尤其苛刻。观其“外貌”,可以说把面玩成了艺术品,但方便面也是“烫过头”的,有啥区别?尝过之后,发现: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挂面!籍师傅说:“这面卖20元一斤,还得预订。我这里就剩最后一把,再做得跑明年春天去了。这面我们家就我能做,我儿子还不沾。”看他很是自豪的样子,我不由得猜测:宽条花面,应该是天气合适与技痒难耐的产物吧?

天作之合(2015-06-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