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家乡区县: 内蒙古杭锦旗

杭锦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黄河流经杭锦旗264公里,形成一个的“几”字弯,就宛如一张巨大的弯弓,库布其沙漠横亘东西,犹如弓弦。整个地势就有一种雄壮之美。 杭锦旗原;有居民以蒙古族为主,1649年卫达尔玛第四代子孙小扎木苏被清朝封为鄂尔多斯右翼后旗札萨克,500户杭锦旗氏为该旗主体,故称杭锦旗。清朝末年,内地有大量汉民涌入开荒种地,这些人春种、秋收、夏锄、冬归,当时被称为“雁行人”。新中国成立后,又有大量汉族干部群众迁来,构成了现在民族大融合与大团结的人口布局。
杭锦旗民风淳朴,风俗独特,传统民族盛会“那达慕”已是声名远播,在那达慕大会上赛马、博克、射箭是其传统的体育项目。如今的那达慕不仅是传统民族盛会,也成为一项非常吸引游人的旅游项目了。祭敖包更是每年一度的传统盛大节日,每年基本固定在五月初三或十三。杭锦旗被称为歌的海洋,舞的故乡,特别是蒙古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鄂尔多斯婚礼也是到这里的人们一定要欣赏的一台民族歌舞盛宴,它不仅是民族歌舞的精华,更是民族文化的精美大餐。
被称为蒙古族音乐“活化石”的“古如歌”的故乡就是在杭锦旗,古如歌是蒙古族古典音乐的精品,他集中展示了蒙元以来蒙古宫廷礼仪音乐的风貌,他的基本特征就是无伴奏,而且不能随意吟唱,一般只在隆重而盛大的庆典仪式上演唱,主体非常严肃,内容相当正统,旋律优美独特,节奏舒缓自由,演唱细腻独到,风格高贵典雅,以唱时政、唱佛教、唱父母、唱故乡、唱骏马和说教为主,整个音乐充满了苍凉、空灵和悲壮之美。专家指出,古如歌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音乐学、文艺学和语言方面,而且也体现在人类学、民族学和民俗学等方面。古如歌如今仅留存于杭锦旗北部一带,现存曲目也仅有百余首,会唱之人更是寥寥无几,并且大多是老年人,据统计,现在会唱古如歌的老人平均年龄已高达六十六岁,这一古老的蒙古族艺术珍品已到了失传的边缘。2007年,古如歌被列为首届内蒙古自治区费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录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这一古老的艺术又正焕发着新的生命光芒。

果汁(2015-06-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