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八大巧

家乡区县: 浙江省洞头县

洞头八大巧  洞头八大巧,指的是:“木船用火烤,驾舟靠双脚,纸灯水上飘,动物满船跑”;“生米锅中炒,熟饭用粉包,猫耳朵下水煮,美人儿任你咬”。   前四巧是渔业生产习俗,后四巧是渔乡吃食习俗。   【木船用火烤】   </B> 游客们到岙口滩头,常会看到渔民把木船斜倾后,在船的底部燃起熊熊大火。这时你可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喊救火,渔民们是在给木船“美容”哩!木质船在海上航行一段时间后,船底会附生一些海贝如牡蛎、藤壶什么的,如果不及时清除,不但影响航速,还会腐蚀船板,后患无穷。所以每隔一定时间,渔民们会把船搁上滩头,先清掉贝类,再用火烤过,等于给船底表面涂上保护层,使海贝不易附生。   【驾舟靠双脚】   </B> 洞头县有10万亩的海涂。每当潮水退后,大片大片的海涂像黑色绸缎坦露出来。这时人们纷纷下涂,有的抓蛤蜊、捡蛏子,有的捕捉扦网拦住的鱼虾。海涂广阔,涂泥深陷,每走一步都要费很大的劲。于是下海人便发明了“泥涂船”。这种小舟一米多长,80cm左右宽,既不用桨也不挂帆,只要双手紧握小舟中部的横档,一脚半蹲船内,一脚在涂泥上蹬,那小舟便快速地前进,比在泥涂上行走,不但快得多,而且省力气。所以便有“驾舟靠双脚”的说法。   【纸灯水上飘】   </B> 过去每逢农历的七月二十九,洞头各地有放流纸水灯的习俗。水灯用彩色油光纸裁成7cm×10cm大小,折糊成小碗形状,用菜油浸透的毛边纸搓成上尖下大如锥状的灯芯,粘贴在小碗当中;然后把小碗依次排列在一块块薄木板上。入夜退潮时点燃灯芯,放木板下水,纸灯便趁着潮流飘出海口,渐渐远去。这种水灯虽是纸做的,却因是油光纸,不轻易透水,所以可以在海上飘很长时间。放这种纸灯,最早是为了送走“孤魂野鬼”,后来改称“海蜇灯”,祈愿海蜇生产丰收。现在已改成民俗灯会活动娱乐项目了。放流水灯时,灯多,人更多,场面十分壮观。   【动物满船跑】   </B> 渔民一年到头在海上奔波,以海为田,以船为家,渔船不仅是生产工具,也是生活场所。可是过去的渔船上,既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报刊书籍,除了同船的伙伴,找不到别的生物,生活极为枯燥。聪明的渔民便在渔船上动起脑筋,用十二生肖和其它动物来称呼船的部位和渔具。如把船底脊最粗长的木料叫“龙骨”,船尾部和龙骨的交接处叫“虎尾”,船桅系风向标的绳索叫“牛鬃”,升降篷帆用的滑轮叫“猴头”,还有鼠桥、蛇索、狗腿、鸡旗、鹿角、龟壳等等。这么一来,拿用具也好,干活也好,叫出口的都是动物,犹如动物满船跑,不但显得亲切温馨,又便于记忆,新下船的年轻人能尽快熟悉掌握。真是凝聚了打鱼人的聪明才智啊!   以上讲的是生产方面,下面是生活方面的。

郑柚纸(2015-06-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