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米锅中炒】 </B> 生的米放入锅中炒,就成“炒米”了,这种最简单方便的吃食,我们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打仗的文章中读到过,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行军,吃的是“一把炒米一把雪”。不过,在我们海岛,这种加工炒米的做法早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就有了。那时渔村穷,妇女生小孩坐月子,没什么补品可滋养身子,有点大米算是很不错了。可熬米饭时间长,吃了又怕虚寒,于是就先把大米炒熟装罐备用,需要时倒出一些下锅熬粥,速度快,味道也好。炒熟后的大米气味挺香的,大家就把这种米叫“米香”,是产妇的专用品。现在时尚的称谓,应该归入方便食品类,叫“方便饭”了。它出现的时间可比“方便面”早多了。 【熟饭用粉包】 </B> 与生米锅中炒相反,洞头有一种特色小吃,是以煮熟的饭作馅,外面再用生粉包起来,你觉得这种制作方法巧吧?它叫“红圆”,做法是:先把糯米煮熟成饭,加进花生、芝麻、糖等佐料;另把糯米与梗米成一定比例磨成粉,掺入红的色粉加水调和揉匀,以生粉为皮熟饭为馅,包搓成半椭圆形,蒸熟备用。“红圆”的块头一般都比较大,底部直径大多在20cm左右;它主要用在喜事上,女儿出嫁头次回娘家、孩子周岁、老人祝寿、重大的佛事活动等,分送给左邻右舍、亲戚朋友,象征圆圆满满,红红火火。这种粉包饭的吃食,比一般饭食保存的时间长,食用时可再次蒸热,也可切片油煎,甜糯可口,不粘不腻。 【猫耳朵下水煮】 </B> 这可不是真猫的耳朵噢!它是用番薯淀粉为皮,芝麻、花生、糖拌和后为馅做成的甜食,形状如猫的耳朵,故而称之。“猫耳朵”宜煮汤,烧熟后入口,外皮微韧,内馅香脆,清汤滋甜。三者相得益彰,回味悠长。一般的汤圆,远不及它。 【美人儿任你咬】 </B> “美人儿”又叫“巧人儿”,是一种特色小吃,你可千万不要想偏了。洞头岛上讲闽南语的居民,每逢农历七月七,都要制作甜食“巧人儿”,用米粉揉合在木刻模板上印制出人和动物的形状,蒸熟后在“七夕”夜祭拜七仙女,然后再分食。这习俗源于一个传说。王母娘娘化装成乞丐下凡间查看善恶,看到财主家用糯米饭捣灰浆来砌坟墓,便上前讨吃,被财主管家一顿斥骂。王母娘娘回天庭禀告,玉皇大帝大怒,凡人如此糟蹋五谷,该严惩!下令降灾人间,寸草不长,让他们“人吃人”去!七仙女得知后也扮成乞丐下到凡间,向一打鱼老汉讨吃的,老汉把仅有的两个糠饼让给了她。七仙女咽不下这种粗食,便问:“你们用糯米饭砌坟墓,怎么反倒吃这种东西?”老汉告诉她,用糯米饭砌坟墓的是黑心的财主,天下穷人多,过的是苦日子。王母娘娘听七仙女把实情一说,知道自己偏听偏信了,可玉皇大帝的旨令又不能更改,怎么办呢?聪明的七仙女想出个好办法,和众姐妹下到凡间,教大家用米粉制作人形饼充饥。这样一来,饥荒度过了,“人吃人”的旨令也照办了。这方法多巧呀,就把这种人形饼取名“巧人儿”了。百姓感念七仙女的恩德,每年七月七,都要做“巧人儿”,还用竹篾扎成凉亭形的“七星亭”,一并祭拜七仙女,让她再次下凡间时可以遮风挡雨。“巧人儿”印制的饼有动物也有美女,你就尽管咬吧。 灯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