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互联网鞠躬

家乡区县: 陕西省旬邑县

 《播火录》5月16日晚在北京电视台播出后,5月19日放到腾讯网纪录片频道,实话说,也并没做太大指望。却想不到20号中午点击量已达到50万,今天25号中午已逼近200万。对于一部科普片,应该叫人喜出望外了。而据说腾讯还压根没有真正动用推广手段呢。  搞了一辈子电视,习惯于盯着大台、主频道、黄金时段。还有那个调查样本数量极小并且代表层面极窄的“收视率”。如今面对精确到个位的点击量,心中觉得要踏实和直观得多。还有一条条简短而生动的跟帖,叫你即时感受到许多人的心跳和呼吸。你不用正点播出,他无需准点守候,高兴和方便的时候自主收视,半夜三更也能成为“黄金时段”。电视台是卡着表开饭和收场的一次性宴会,互联网却是钟鸣鼎食、随用随取的常年流水席。加上广阔的覆盖,低廉的成本,简约的环节,灵活的变通,随意的回放,真可谓各种优势萃于一身了。我仍然看重电视台的播出,是在潜意识中追求它的隆重性、仪式性和正规性,似乎体现一种规格、待遇和档次。但心中早已明白,真正实现广泛持久的传播,及时有效的到达,还非要依靠互联网不可。当“互联网 ”日益成为三百六十行的通用公式,电视行业岂能逃避,看来应该心悦诚服向互联网鞠躬,并发扬自己的原创节目等传统优势,做好这个“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时代加法”。

同时生出一大感慨,当我们越来越诟病和指责“娱乐至死”时,很少剖析它形成的社会原因。“娱乐”本是无可非议的人类天性,但“求知”也同样是与生俱来的人类天性。我们前些年为了收视率和广告费,对人的“娱乐天性”可谓开发、培植、强化、放大到了极致和畸形,但对人的“求知天性”却忽略、无视、冷漠和抹杀到了极点和不堪,于是一手造就了征歌逐色、纸醉金迷的社会颓风。久而久之连自己也相信中国人只有“娱乐天性”而没有“求知天性”了。事实看来并不如此,网上的点击量可以当做一份比较靠谱的社会实验报告,说明中国网民“求知天性”尚未泯灭,而科普电视仍然存在巨大的社会需求,特别在互联网上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还留意到一个很感动的现象,《播火录》在各网站的跟帖都相对文明有礼,绝少粗言恶语。不由想到人在肃穆的图书馆和喧闹的游乐场时,心态的底色是不同的。

chaiyajie(2015-06-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