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红枣
日期:2011/1/19 [打印]
陕西盛产红枣。以陕北沿黄河岸各县和渭北沙宛地区为上乘。彬县的晋枣久负盛名。合阳县的铃铃枣颇具特色。
陕北枣全称陕北大红枣。个大、肉厚、色艳、多汁是其显著特点。用大红枣款待贵宾,是陕北人的习俗。在软硬糜面制作的年糕上镶以大红枣,是陕北食文化的一个特色。如今陕北大红枣已是陕北大宗商品,有一个新名字,叫“狗头枣”,大概也是比喻“个头大”吧。还有叫“滩枣”的,那是说生长在黄河滩上的大红枣。
沙宛地区的红枣个头也不小。尤其是大荔县的。色红,皮薄,核小,肉厚,甜脆,多汗,富弹性,散包压实,打开后能复形,入水漂浮,曾是很有受欢迎的出口商品。用枣肉制作枣肉沫糊,是大荔的一道饮食风景线。枣肉沫糊相传有千余年历史,有一个民间故事说,唐贞观年间,今大荔、古同州有位雇工,专门为财主培植枣树。那财主刻薄狠毒,一天只给雇工一小块饼吃。雇工无奈只得把落地烂枣煮成糊糊充饥。结果竟容光焕发,身体健康。财主辞退了他,他便在同州城里开店,专卖枣肉沫糊。从此代代相传,由同州至关中各地。近年来更经过改进,成为袋装商品,在西安市的超级市场里便可买到。大荔县有包括红枣的“三宝”,一段时间中,人们说起大荔县,总忘不了他们的那个“108”,“1”指黄花菜,“8”指落花生,“0”就是大红枣,都是以形状而言的。据说先前要办事情,有“108”便好说。如今不行了,礼品的身价大大提高。
晋枣的个头也许更大。俗话说晋枣是“八个一尺,十个一斤”。走到彬县附近,你会看见一片片枣树林,扬花季节,引来无数采蜜的游蜂,也是一饶有兴趣的风景线。一段时间中,枣树少了,最近几年又发展起来。彬县人吃红枣,有一传统方法:用白酒醉腌。腌时用枣须一个个挑选,不能有伤破。精心的人,一个个枣儿蘸了酒,然后放入大缸中,放满后用泥封严。一般到春节时食用。自己吃。招待宾客。也作为礼物送人。晋枣肉厚,核小,糖分多,也是枣中精品。
合阳铃铃枣却个头很小,有如大些的樱桃。但是,大有大的好处,小也有小的好处。这铃铃枣,极脆极甜,晒干后串连起来,敲打可以有音乐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的同事周红军在合阳任团县委书记时,我曾去过合阳县,吃过铃铃枣,至今想起仍觉余香在齿。
红枣富营养。中药多有用作药引子的。不少古今讲养生保健的书籍都说,常吃红枣,有益健康。老百姓更有每天吃几个大红枣,可以治好许多疾病的说法。
用红枣作菜肴,古今不乏其例。陕西有糟肉,是用酒酿蒸红枣与肉块而成的甜食。至于枣泥作包子,则和豆沙包子一样极为普遍。
北方农村结婚,旧时多有将红枣和核桃、花生一起放在新人床上、被底的,说是能够早(枣)生贵子,而且会有男有女,“花茬着生”。这风俗自然经不起科学的分析和批评。更无论政策的对照。但是却颇具情趣,一种人之情、人之趣。城市里,如今少见有此一风俗。传统的风俗无论好或坏,总是不容易在城市中长久存在。城市是新潮最早也最易占据的一块阵地。要想研究民风民俗,还是到乡村去,越是远离城市的地方,越是能看到更多的千姿百态的富于生活情趣的东西。要看七歪八扭的枣树,你也得到像彬县这样的地方去。那是位于子午岭与低山丘陵之间的一块宝地,泾河横穿其中,地貌、物产和民风民俗都丰富多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