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25岁考生明正模:7年 3次高考

家乡区县: 重庆綦江区

6月8日,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在綦江南州中学高考考点,25岁的明正模穿行在人群中,平和从容。

7年,第3次高考,让明正模对成败已经淡然。

只是,为什么眼角会有泪珠滑下?为什么7年的记忆,就像电影,在脑海闪回?

“打工的日子艰辛,却没有盼头”

2008年的夏天,第一次参加高考结束后,18岁的明正模走出考场,内心愁肠百结。

他忧愁的不是自己的成绩。考试刚结束,他已经可以确定自己的分数绝对能超过重本线。然而,随之而来的学费却让他无从喜悦。

家住永新镇升坪村,但家却很难称之为“家”—家徒四壁,明正模能够读完高中,已经是父母勒紧裤腰带,咬牙坚持的最好结果。

2008年8月,高考分数达到580分,超过重本线30多分的明正模,接到了东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几千元的学费,对贫困的家庭来说却犹如天文数字。

看着父母紧锁的眉头,明正模将录取通知书揣在怀里,将上大学的渴望深埋心底,成了某企业流水线上的一名普通工人,每个月领着1000多元的工资,“打工的日子艰辛,却没有盼头。”

大三下学期时退学打工,承担起弟弟的学费和生活费

2009年夏天,攒了几千块钱的明正模决定复读,再一次参加高考。

扎实的基础,加上刻苦认真的复习,第二次参加高考的明正模高考成绩585分,被四川大学录取。

“确实高兴,自己喜欢的学校,喜欢的专业。”明正模用打工攒下的钱交了第一年的学费,成了四川大学的一名在校生。

然而,明正模的求学路再遇波折。

大二时,比他小3岁的弟弟高中毕业,并考入一所高职院校,每年的学费1万多元。

而此时,明正模父母的关系也降到了冰点,并选择了离婚,谁也不愿意承担兄弟俩的学费和生活费。

为让弟弟完成学业,明正模在2013年初,大三下学期时选择了退学打工,承担起弟弟的学费和生活费。

退学后的明正模在南坪一家广告公司打工,月收入2000多元,他每个月挤出1000多元给弟弟当生活费。自己的日子,紧巴得连一双新鞋都舍不得买,“觉得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不管这次结果如何,我再也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

2014年6月,弟弟高职毕业,并如愿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明正模肩上的担子一下轻了许多。

明正模的心底,那被深藏着的关于高考、关于大学的心弦,再一次被轻轻触动。

“只是,丢了这么久,我还行吗?”辗转难眠,明正模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去试试吧?不试,连机会都没有。”

下定决心,明正模找来复习资料,在工作之余,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备考。

“很难,自己忘记了很多,题也变了。”自己复习的难处,让明正模几次差点放弃。

转机,出现在2014年底。由于高考报名必须回原籍报名,而綦江区的社会考生在綦江实验中学统一报名。

“实验中学学生处主任严明了解到我的情况后,建议我到学校复习,这样效果会好一点。”明正模说,考虑到他的经济情况,学校对其减免了相关费用。

回归学校仅仅半年,明正模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心。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明正模在全校1257名高三学生中名列第三。

“不管这次结果如何,我再也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6月8日,第3次结束高考,明正模没有悲喜,却有感慨。此时,阳光温热。

网络营销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ww.wm23.cn/woshimingming

我为家乡代言:http://www.wutongzi.com/kan/chongqing/qijian.html

梧桐子网站的主页网址:http://www.wutongzi.com/uc/21657862.html

梧桐子微博:http://weibo.com/wutongzicom

铭铭(2015-06-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