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联声
字毅庵,楚雄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永历十一年(1657年)丁酉乡试中举,次年十二月清军入滇,永历帝仓惶西逃,未授职便经历亡国之痛。他不肯趋附新贵,不赴试,不受官,专心近古体诗创作,成为云南明未清初著名诗人。
刘联声早期的诗,多以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为题,抒写民族气节。或托物寄兴,或借景寓情,或吊古伤今,个人家国身世之感每融于篇中。笔力苍劲,意境沉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到了晚年,清王朝政权得到巩固,社会安定,生产发展,他开始从偏见中解脱出来,从实际生活的体验中逐渐走向现实,写了一些描绘家乡景物、思想各级、情景交融的好诗。其诗风“出入于唐宋之间“,反映了明未清初一大批知识分子思想的经历过程。
登峨峰有感
峨峰高出万峰群,俯瞟川原日影曛。
复阁夹城双塔近,危桥截水一江分。
书藏古洞人何在?石响空山客不闻。
惆怅当年欢笑处,苍苔一片枕闲云。
康熙十三年(1674年)刘联声参加重修《楚雄府志》,为后世留下一部宝贵的史料。他的诗集《脉望斋诗草》曾于清初刊刻问世,“乾隆中被列入违碍书籍类,奏毁数次“,幸《滇南诗略》录诗32首,《滇诗拾遗补》录诗12首。清末,李根源辑录刘诗,编为《脉望斋残稿》,发表于《国粹学报》64期。《阿盖妃》一诗,记述梁王暗杀段功一事梗概,后来郭沫若根据此诗创作了《孔雀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