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简介
编辑
顺德市第一中学
顺德市第一中学
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创建于1911年2月(清宣统三年正月),校址在大良学宫内,原名“顺德中学堂”。此后,校名先后改为“顺德中学校”、“顺德县立中学”、“省立第二农业职业学校附属中学”、“省立顺德县农业职业学校附属中学”。解放前的顺德一中虽然几度更名,数次迁址,但她在风风雨雨的历程中,却磨练了光辉的历史和革命传统。
1949年10月,顺德解放,百业待兴,顺德县立中学也获得了新生。1952年县府重视文教,摒弃顺中旧址,选址县东路扩建新校舍,定名“顺德县第一中学”。1984年,县政府拨巨款全面更新校舍。
2001年,在新城区建初中校区(现为初中部德胜校区),实现高、初中分离。2004年,区委、区政府经过反复调研、多方论证,在土地资源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征地250亩,建设新校区,并于2005年8月交付使用,已投入2.8亿元巨资。2006年3月开始负责管理顺德一中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2008年7月,顺德一中初中部德胜校区转为全民办,改名为佛山市顺德一中德胜学校;顺德一中初中部大良校区由大良街道接管,改名为佛山市顺德一中大良学校。
新校区始建于2005年,坐落在交通便捷的南国东路,占地面积为16670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6680平方米,绿化面积为23280平方米,水体面积11361平方米。新校区建筑典雅大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完全能够满足60个班规模的教育教学需要,是一所具有南国水乡特色的花园式的现代化学校。它的建成对于实现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满足市民对优质学位的需求,惠泽莘莘学子,发挥品牌学校的规模效益和示范功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顺德一中在2008年成为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并获得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顺德市第一中学
顺德市第一中学
学校开设60个班,学生超过3000人,教职员工近26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或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有100名,研究生课程结业的教师有70人,市、区学科带头人21人次,骨干教师39人次。
近几年来,获多项地市级以上的集体奖励,有近百人次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及省市区各类先进教师等荣誉称号。自1994年以来,高考升学率保持在95%以上。2001年起,本科上线率达88%,重点上线率超过50%。特别是2005年高考,五科总分800分以上的达18人;2006年高考,五科总分800分以上的达20人,有1人获数学单科省状元;2007年高考,总分佛山市前五名,我校占2人,总分区前十名,我校占8人,有1人获理科基础省状元。 2008年高考理科(五科)总分600分以上有161人,占全区的 56.3%(全区286人);文科(五科)总分600分以上有39人,占全区的41.5%(全区94人),有1人获语文单科省状元。
尊师重教是顺德历届领导的优良传统,“党政以兴教为本、群众以支教为荣”是大家的共识。一中人坚信,有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这所百年老校,在教育改革的春潮中,乘风破浪,开拓前进,再创辉煌!
2学校建设
编辑
2001年,在新城区建初中校区(现为顺德一中初中部德胜校区),实现高、初中分离。为把顺德一中建设成高标准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区委、区政府经过反复调研、多方论证,在土地资源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决定在交通便捷的南国东路划地250亩、投资2.6亿元,建设顺德一中高中部新校区,并2005年8月交付使用。
艺术馆
艺术馆
原良县东路校址新设顺德一中初中部大良校区(郑裕彤中学和华侨中学初中部合并)。2008年顺德中小学体制改革,顺德一中从9月1日起不再经营初中部,原初中部德胜校区更名为顺德一中德胜学校,成为全民营学校,不再招收公办生;原初中部大良校区更名为顺德一中大良学校,交由大良街道办事处管理经营,废除小升初考试后,现采用电脑派位录取方法。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先进:高中新校区占地面积为166706平方米(250亩),建筑面积为105595平方米,绿化面积为23280平方米,水体面积11361平方米。整个校园分为教学区(建有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生活区(建有饭堂、学生宿舍楼、教师宿舍楼)、运动区(建有艺术馆、体育馆,礼堂,还有400米和2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各1个以及其它体育设施)。建有千兆主干校园网,所有的教室安装了多媒体电教平台,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规划中建设50米×25米游泳池1个。
体育馆
体育馆
新校区建筑典雅大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校园幽雅宁静,四周环水,具有南国水乡花园特色。高中新校区的建成对于实现该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对于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区域整体办学水平和效益,满足市民对优质学位的需求,发挥品牌学校的规模作用和示范功能,构建适应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教育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7年通过全国示范性高中的审批,成为广东省第一批全国示范性高中。[1]
3办学理念
编辑
本着“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为教师专业发展铺路,为学校未来发展改革”的办学思想,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胆探索办学新思路、新途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4行政分工
编辑
校长室
刘伯权校长、书记:主持学校全面工作
卢柏祥副书记:负责百年校庆工作,主持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工作
彭云松副校长:负责学校教学的全面管理工作,主管教研
赖良才副校长:负责学校师德教育工作、体艺工作、工会工作、党务工作
彭安生副校长:负责学校德育工作、安全工作
彭任清副校长:协助负责学校教学工作,主管教务、高三教学
办公室
关晔姬主任:主持学校办公室全面工作
教务处
曾晓红主任:主持教务处全面工作。分管教学常规检查,课程安排,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学科管理等工作
田瑛副主任:负责各种档案的管理、学籍管理、学生考勤、校内的期中期末考务工作、科学馆实验室的管理、学生学籍管理工作
符柏岳副主任:负责图书馆的各项管理、体艺工作、活动课(研究性学习)的安排和管理、助学金审核发放、学科竞赛
教研室
罗日明主任:主持教研室全面工作。分管学校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包括“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
崔雄志副主任:分管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年度奖教奖学活动、年度论文评比活动、礼堂使用管理
德育处
黄灭资主任:主持德育处全面工作。分管班主任工作、安全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卫生室管理
余力副主任:分管学生思想教育、学生宿舍,学生会、团委会和教工团支部,心理健康教育
五、总务处
梁锦潮主任:主持总务处全面工作。分管政府釆购和学校工程招投标工作、校园设施设备维修维护工作、学校绿化管理工作
梁建华副主任:分管食堂的日常工作和卫生管理、学校车辆管理和用车安排调度、管理学校清洁公司的工作、协助安排学校日常的水、电、木维修工作和处理各种校务工作。
行政联系科组、级组的安排
联系语文组:罗日明、关晔姬、符柏岳
联系数学组:曾晓红、彭任清、余力
联系英语组:田瑛
联系物理组:崔雄志
联系化学组:彭安生
联系生物组:曾晓红
联系政治组:赖良才、黄灭资、田瑛
联系历史组:彭云松
联系地理组:关晔姬
联系体艺组:赖良才、符柏岳
联系通用技术:崔雄志
联系信息技术:崔雄志
联系高三级:刘伯权、彭云松、彭任清、曾晓红、田瑛
联系高二级:赖良才、黄灭资、崔雄志
联系高一级:彭安生、关晔姬、罗日明、符柏岳、余力
(注:每个年级由下级副校长为主要负责人,其他行政协助管理)
5师资力量
编辑
图书馆
图书馆
学校目前共有40多个教学班,2200多名学生,180名教职员工。其中,专任教师140多名,学历全部达标,具有高级职称或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有66名,占专任教师的46%,研究生课程结业43人,市、区学科带头人16人,骨干教师15人,5人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培训。
6所授荣誉
编辑
顺德一中是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教育部确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是一所全国绿色学校。本着为学生的一生发展而奠基,为教师的素质发展而铺路,为学校的未来发展而改革的办学理念,该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胆探索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的新思路、新途径,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近几年来,学校获“省先进集体”、“省普教系统先进集体”、“佛山市先进集体”等地级市以上集体奖励多项次;有近百人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及省市各类先进教师;连续12年高考升学率保持在95%以上,近四年本科上线率达88%,其中60%以上考入重点大学。2007年高考状元为杨富纲(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生物系)。
校道
校道
7教学规模
编辑
德胜校区现设初中三个年级,初三级为12个班,初一初二为18个班,至2008年9月至,往后为每个年级18个班。2008届开始为全民办班。中考成绩优异,每每夺得顺德中考状元及升学率最高,升入高中部人数最多等荣誉,在顺德人心目中保持传统名校的优秀形象。2006年中考状元为黄航(现就读于广东省实验学校),2007年中考状元为蔡宸(现就读于顺德一中高中部实验班)。
8教学成绩
编辑
2010年高考,顺德一中取得了历史最好的成绩:重点大学上线人数实现“三级跳”;文科总分、理科综合勇夺佛山市状元;广东省文科总分第6、12、100名;重点大学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大学本科上线人数和上线率等4项指标全部名列佛山市重点高中第一名。
全校参考人数实际只有1018人,重点大学上线人数达到603人(从原来400多人跳过500大关猛增至600多人,实现“三级跳”),上线率达59.2%;本科上线人数达到998人,上线率达98%。重点大学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大学本科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