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中学

家乡区县: 佛山市三水区

1学校简介
编辑

学校占地面积1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学校建有现代化的办公大楼、教学楼、实验楼、艺术楼、图书馆、文体馆、会议中心、学生公寓楼、学生饭堂。有先进的广播系统,有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理化生实验室,有设施完备的十几间钢琴室、声乐室、器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历史室、地理室、音乐多媒体课室、校史室、心理咨询室等。已建成 1000兆的主干校园网、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和现代办公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学平台进入每一间教室,有高标准的学生电脑室和电子阅览室。教师每人1台计算机。图书馆藏书10多万册,教育教学刊物、工具书达700多种。所有的教室、学生宿舍、教师办公室都安装了空调。学生饭堂为“佛山市A级学生饭堂”,学生宿舍热水能保证充足的供应。
三水中学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云集了一大批省内外教育精英:现有218名教师中,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19人,高级教师79名,研究生学历73人,三水区“名教师”、“名班主任”共15人,100%的教师能够开发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100%的教师获得心理学C证以上资格证书。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2历史沿革
编辑

百年沧桑 三中巨变
肇始于云愁雾惨的近代,成长于硝烟迷漫的现代,壮大于波澜起伏的当代,三水中学已穿越了95个春秋,栉沐了两世纪的风雨,从那峥嵘多舛的岁月凛凛而来……
三水中学自1917年2月创办以来,校址曾九度搬迁,历经风雨,奋搏成长至今已九十五周年。
1917年2月三水中学正式创办,校址设在县城(河口镇)凤岗书院内,招第一屇新生42人(当时报考者200余人,经严格考试在全县只收一班),首任校长谢荣禧。学校管理人员设校长一人,学监一人,舍监一人。除课室外有学生宿舍8间(称“斋”),教师宿舍、礼堂、图书馆等一应俱全。
1927年在大革命影响下,我省实行学制改革,县立三水中学由四年一贯制改为初中三年制,秋季始业,校名也改为三水县立初级中学。十年间各界人士热心相助,在学校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设施逐渐完善,规模不断扩充,增添了篮球场、排球场和小型足球场等体育场地。学生组建了各类运动队。为了发展本土乡村教育事业,学校增设了三个乡村师范班,学生150余人,加上其他初中生,全校学生近300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10月,日寇侵占县城,三水中学被迫停办,校舍在战乱中渐成废圩。
1941年春,在我县李佐炘、黎民兴等志士仁人相助下,三水中学在芦苞蒋岸村黎家村祠堂复办,招收新生40余人,由李佐炘任校长,聘请专职老师2人。
1942年,日寇侵占芦苞,学校迁至叶洲。半年后,因战乱蔓延,再度迁入龙潭乡茶园村,直至抗战胜利。
1946年三水中学从茶园迁到西南镇太和义院,半年后因义院要作县府之用,三水中学迁到河口镇的救济院,经过一番整顿于1947年秋招收新生两个班约100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为调整我县教育事业,将设在芦苞镇的私立龙坡中学与三水中学合并并定名三水县联合中学,校舍再次迁回太和义院,1951年春校名恢复为三水中学,招收初中新生150人,还附设一个短期(半年)师训班40余人,到1956年学生人数增至750多人,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满足三水县人民的文化教育需求,1956年秋,县人民政府决定在三水中学创办高中班,把学校办成六年制完全中学。是年招收高中新生一班60人,该班学生于1959年毕业,有四十九人报考高等学校,有四十二人被国家录取。
1958年,国家建设三茂铁路,需征用三水中学校址,于是国家拨款,将校址迁到西南火车站对面之沙滩上重新建校(即环城路校址),建有10315平方米的校舍及一标准足球场。并于1961年被评为佛山市重点中学。
办学理念
办学宗旨
建设和谐学校
提高教学质量 创建安全校园
“三并”办学理念
传承与创新并举
基础与特长并抓
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并重
“三分”办学特色
分期教育 分层教学 分类指导
“五一”办学目标
施一流管理 建一流师资
创一流环境 育一流人才 办一流学校的
管理理念
无常规不稳 无特色不强
教学理念
乐教善教 乐学善学 学以致用

G曉*蒨(2015-06-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