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郯城县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郯城是古徐文化发源地,曾是早期古徐国的国都所在地,古徐国的第一位国君若木和此后数位国君都葬城北七里处。此后有郯国建立。
[1]地处鲁东南,北依沂蒙,南临淮海,为山东南大门,苏鲁之通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根据考古推断,早在万年以前,即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史书记述的“孔子师郯子”的故事被传为千秋佳话。勤劳、智慧、勇敢、质朴的郯城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辉煌的斗争历史。
革命先驱刘之言在1929年创建了中共鲁南第一支部,继尔又组建了中共临郯县委,领导了临郯地区的革命斗争。抗日战争初期,罗荣桓元帅率一一五师挥师鲁南,解放了马头、郯城,并于1940年1月创建了郯城县抗日民主政府,这是临沂地区内由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当时,广大群众情绪高涨,根据地欣欣向荣,曾被誉为郯马的“黄金时代”。在解放战争中,郯城人民有万余人参军,6万余人随军支前,数百名领导干部南下开辟新区。革命战争时,全县共有1400余名烈士为国捐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郯城人民继续发扬战争年代形成的光荣传统,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使全县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地理位置
郯城县南部为江苏省邳州、新沂、东海三县市所环绕,北部与临沂市罗庄、河东和临沭、苍山四区县接壤。
自然气候
县内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2C 。境内马陵山绵延东境,沂、沭河贯穿南北,形成大面积的冲积平原,素有“鲁南粮仓”之称。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铁、金刚石、重晶石、花岗石等储量较大。地下水资源丰富,马陵山清泉寺矿泉水可与青岛崂山矿泉水媲美。
历史文化
郯城县(今郯城市)历史悠久,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臧(地名),即在此地,臧僖伯(鲁隐公的伯父),封于此地;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14年)为越国所灭。秦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所。唐贞观六年撤县入下邳,元和中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并入临沂。元末复置郯城县,明清之后县域有变,县名未易。
本文来自:
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kan/shandong/tancheng.html
能力秀:http://abc.wm23.com/sunwenlong
博 客:http://blog.sina.com.cn/swl323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