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井镇位于深圳市西北端、宝安区西北部、珠江口东岸,北隔茅洲河与东莞市长安镇交界。2004年已改为沙井街道办事处,下辖2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46个自然村,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130万(其中户籍人口3.3万)。61个党支部、1278名党员,是宝安区各镇(街道)中行政村、总人口、党支部、党员数最多的镇,是广东省30个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示范镇之一,广东省乡镇企业百强镇之一。
沙井镇是著名的侨乡,全镇有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6万多人,分布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沙井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产丰富。沙井素有“蚝乡”之美称,“沙井蚝”质优量丰,闻名遐迩,驰名中外。全镇现有蚝田3万多亩,鱼塘、鱼塭2.6万多亩,是深圳最大的“三高”水产基地。 沙井镇交通便利,具有四通八达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
80年代初,沙井街道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优惠政策,不断加强与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引进资金及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大办"三来补一"企业,为发展外向型工业经济奠定基础。
进入90年代以进来,招商引资工作逐渐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转化到优化投资环境上来。从硬件和软件积极为外商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开放水平。至98年底,沙井街道共有投资方来自香港、台湾、日本、美国、德国、印度尼西亚以及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三来补一"、"三资"企业827家,行进的生产设备十余万套,生产项目有电子元件、电器制品、五金制品、钟表、制衣、玩具、刺绣、毛织、电镀、塑胶、食品加工、包装、人造金刚石及家具等,产品销往欧美、中东、东南亚、日本和香港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相当一部分跨国集团企业资金密集、技术含量高,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沙井街道现建有30多个工业区、标准厂房500多万平方米。98年工业产值3983亿元人民币,引进外资签约68宗。
新一届沙井街道办提出了沙井工业经济跨世纪发展的战略: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前提下,粗放与集约并举、外延与内涵并存,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提高综合竟力和经济效益。坚持工业为经济支柱,一、三产业为工业服务。坚持稳定现有的以"三来一补"为代表的出口加工型企业,作好为高新技术产品配套加工服务的准备;改善投资环境,拓宽招引资渠道。
招商引资工作尽快实现四个根本转变:引进企业由传统加工密集型向高科技型转变;厂房建设由零散建设向多功能、高标准、成规模工业园转变;引进企业由片面注重数量向引进效益型转变;企业中的中方管理人员由适应一般管理向高素质专业型转变。
新一届沙井街道办还提出:鼓励引道个体、民营企业发展,逐步把街道属企业和个体、民营企业推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沙井街道交通便利,海陆空四通八达。深圳国际机场距沙井仅8公里;广深公路和广深珠高速公路横贯街道内并设有中转站,由街道内通往广深公路的三条25米宽标准水泥路畅通无阻,环镇路和连接各居委会的水泥路宽阔平坦;建有250吨级码头,水路可直达深圳、蛇口、珠海、中山、广州及港澳地区,当天即可往返。2003年12月开工建设的宝安大道,南起新城联检站,北接松岗塘下涌立交桥,与107国道相连,依次穿越新安、西乡、福永、沙井、松岗5个街道和深圳机场,主车道为双向8车道,两侧设有辅道,是宝安区单项投资规模最大的政府投资项目。宝安大道的绿化标准是按照深南大道和滨海大道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的,中央绿化带宽2~16米,道路绿化总面积约99万平方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