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中国古人的精彩刷牙史

家乡区县: 安徽省灵璧县

先来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

“惟口启羞,亦复含垢。积垢毁齿,大开狗窦。有物拭之,晨兴之候。短小精悍,誓歼群丑。”

答案很明显,是牙刷。这是古人对牙刷的描述。是的,他们已经用牙刷来刷牙了,好先进的赶脚。古人刷牙史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历史,纵向发展,横向交流,真是让人惊呆了。没想到中国人刷牙竟然也能牵出一段历史。

1.话说咱们中国古人刷牙还得从印度的影响谈起。

2.难道是传说中的用木棍刷牙?

3.且听小编道来。

4.佛教是在汉朝时传到中国的,然后在魏晋和唐朝分别掀起了两次译经高潮,其中记载了刷牙戒律的《四分律》、《五分律》、《摩诃僧祗律》等律部经典,都是在魏晋时译成了汉语,这些经典里罗列的戒杀、戒淫、做腊、结夏等等戒律,或者被中土僧人完整履行,或者被他们有变通地履行,与刷牙有关的律条即使没有在魏晋和唐朝成为中国僧众的生活习惯,也会在广大译经人士心中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象。

5.印度刷牙习俗对中土僧人的影响,其实远不只留下印象那么简单。

6.唐朝时僧人百丈怀海制订了一部《百丈清规》,里面仿照印度僧团的十八种随身物品为中土僧人列举了十八样法器,其中就有齿木一项。

7.齿木是用来刷牙的树枝(也有佛教辞典把齿木解释为“剔牙和刮舌头用的木片”,恩其实齿木的功能不只是剔牙和刮舌头,其外观也绝非片状),百丈怀海把齿木列为随身法器之一,自然是让徒众像印度僧人那样刷牙。

8.据说《百丈清规》制订以后,“天下丛林无不奉行”,影响之广可想而知。估计中土的僧人中也形成了刷牙的风气。

9.但是那个时候的红尘世界还没有刷牙这回事。

10.有人查阅过,发现唐人诗集,白居易、柳宗元等人的信札,都没有发现刷牙的迹象。倒是在一个世纪后的宋朝,牙刷和牙粉开始横空出世。

11.宋朝人又开始来亮瞎我们的眼了。

12.古印度僧人刷牙只用齿木,也就是一些特定的树枝,而没有正规的牙刷和牙粉。

13.宋朝人就先进多了,都城商店里有牙刷出售,士大夫们也开始配制着兼具药物和香料两种性质的原始牙粉。

14.南宋吴自牧描写杭州生活的笔记体专著《梦粱录》第十三卷写道:“诸色杂货中有刷牙子。”这“刷牙子”就是牙刷。

15.另一位南宋人周守忠编写养生书籍《类纂诸家养生至宝》,提出了早上不刷牙的说法:“早起不可用刷牙子,恐根浮兼牙疏易摇,久之患牙痛,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极有所损。”

16.他说的“刷牙子”也是牙刷,而且是用马尾巴加工的,很硬,不小心能刷出满嘴血来。

17.听起来好恐怖的样子,刷牙刷着突然一嘴巴血……

18.牙粉又是怎么回事呢?谁用?

19.恩,吃货苏东坡配制过牙粉,他用松脂和茯苓做原料,晒干捣末,拿小筛子筛一下,然后装起来。

20.但是这种牙粉并不结合牙刷一起使用,苏轼刷牙的时候,用小勺子舀一勺配好的牙粉,倒嘴里,喝一口水,咕嘟嘟,咕嘟嘟,然后吐出来。

21.这与其说是刷牙,不如说是漱口。

22.难道是因为东坡肉吃多了牙齿要好好保护?

23.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也配制过牙粉。

24.不过他用的原料就很单一了,只有苦参,同样是晒干捣末,拿筛子筛细。

25.跟苏轼不一样的是,沈括刷牙是要用牙刷的,马尾巴牙刷蘸清水,洒上牙粉,左刷刷,右刷刷……

26.宋朝时除了牙粉,有牙膏吗?有。

27.北宋末年,洪刍编《香谱》,收录了十几个牙膏配方,来看几个。

28.配方一:沉香一两半、白檀香五两、苏合香一两、甲香一两、龙脑香半两、麝香半两,以上香料捣成粉末,用熟蜜调成糊。

29.配方二:黄熟香、馢香、沉香各半斤,檀香、零陵香、藿香、甘松、麝香、甲香、丁香皮各三两。以上香料捣成粉末,用苏合香油和熟蜜调成糊。

30.配方三:龙脑香、乳香各半斤,青盐二两,一起捣成粉末,用熟蜜调成糊。

31.如果说苏轼和沈括他们二位配制的牙粉主要用来防治蛀牙的话,那么上述三种牙膏的主要功能恐怕就是清新口气了。

32.另外可以想见的是,这三种牙膏在宋朝应该不会太普及,因为造价太高,老百姓用不起。

33.从宋朝再到元明清三代,刷牙一直没能成为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同时也一直有一部分人在刷牙。以下几例可以作证。

34.《朴通事》下卷记载的市民买牙刷场景:顾客:卖刷子的将来。这帽刷、鞋刷各一个,刷牙两个,掠头两个,怎么卖?商贩:这的有什么商量处?将二百铜钱来。哥,我与你这一个刷牙、一个掠头,将去使,休掉了。顾客:不妨事,我靴靿里揣将去。

35.那顾客买的“刷牙”必是牙刷。

36.《朴通事》是元末明初时为朝鲜人编订的汉语教材,既然这本书里提到牙刷,足证当时有人刷牙。

37.明代冯梦龙辑录的民歌集《童痴二弄》第八卷收有一首南方情歌:吃个镜子来里做眼,编筐著弗得个蓬尘,牙刷子只等你开口,绊头带来里缱筋,眉刷弗住介掠来掠去,刮舌又介掀嘴撩唇。

38.不仅提到了牙刷,还很形象地描绘了刷牙时的动作:刮舌、掀嘴、撩唇。堪证明代南方有人刷牙。

39.清代袁枚《随园食单·羽族单》里有一道菜叫“蘑菇煨鸡”,做法如下:口蘑菇四两,开水泡去砂,用冷水漂,牙刷擦,再用清水漂四次,用菜油二两泡透,加酒喷。将鸡斩块放锅内,滚去沫,下甜酒、清酱,煨八分功程,下蘑菇,再煨二分功程,加笋、葱、椒起锅,不用水,加冰糖三钱。

40.为了把蘑菇弄干净,袁枚建议先用冷水漂洗,再用牙刷去擦。至少对袁枚来说,牙刷是很常见的生活用品。

41.《清稗类钞·讥讽类·器物铭》收录了一首“牙刷铭”:惟口启羞,亦复含垢。积垢毁齿,大开狗窦。有物拭之,晨兴之候。短小精悍,誓歼群丑。“有物拭之,晨兴之候”这句,能说明在清末有些人刷牙是早晚各刷一次的,这习惯非常之现代化。

42.《清稗类钞·诙谐类》还收录了民国时期一个小笑话,说是某人太懒,埋怨五官七窍生的不是地方,他希望眉毛长在手指上,可以当牙刷;耳朵长在腰上,可以挂包袱;鼻子孔朝天,可以插筷子;肛门最好长在头顶,这样雨中行路,手不用拿伞,直接插头上就是了。

43.联想到冯梦龙《童痴二弄》里提到的“眉刷”,可以怀疑近代中国的牙刷已经告别了马尾巴,改用又细又软的眉毛来制作了。

Aimoli1314(2015-06-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