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回望华夏民族一路走来的印记时会发现,在五千年前,中华大地上的星星之火,点亮了黑沉沉的前行岁月。从那一刻起,华夏先民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状态,开始步入文明之旅。他们用天赋的聪明与才智,让一种全新文明呈现在古老的东方。于是,九州大地呈现出神奇瑰丽的景象。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华夏先民们的启蒙之路。
燧人取火
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的方法,让人们享受到光明,让人们无须生活在黑暗中,他的事迹是对人类最初征服火的一曲颂歌。人征服了火,火磨炼了人,人成长为万物之灵。
仓颉造字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中国文字的始祖。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只有8个人,虞舜、仓颉、项羽、重耳、高洋、吕光、鱼俱罗、还有李煜。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古籍中称仓颉“龙颜四目,生有睿德。”他受鸟兽足迹的启迪,集中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呕心沥血数十载,搜集、整理流传与先民中的象形文字符号并加以推广和使用。绳结虽有大小和形状区别,但年久月深,难于辨识,曾造成黄帝同炎帝一次谈判的失利。为此仓颉深感愧疚,遂辞官出游,遍访智者,寻求记事的好方法。几年之后,他返归故里,独居村西深沟之中,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从中受到启迪,根据事物形状创造了象形文字,字成之日,举国欢腾,感动上苍,把谷子像雨一样哗哗地降下来,吓得鬼怪夜里啾啾地哭起来,即《淮南子》记载的“天雨粟,鬼夜啼”。
臾区划五行
臾区又作鬼容区,号大鸿。传说上古医家,黄帝臣,曾佐黄帝发明五行,详论脉经,于难经究尽其义理,以为经论。根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大鸿与风后、力牧、常先一起辅佐黄帝。《汉书·艺文志》有鬼容区兵法三篇。传说,大鸿经常在具茨山训练黄帝的军队,后人就把他练兵的山峰称为大鸿山,屯兵的地方叫大鸿寨。
巧垂作舟
垂,是尧时工师,舜时主管所有工匠之事。因其手巧,制用颇多,故称为“巧垂”,巧垂被后世尊为造船祖师爷。《墨子·非儒》:“巧垂作舟”。初始的舟是用大木头挖空一边而做成的“独木舟”,后来才发展成为用木板做成的船。后世出现的划桨木船、摇橹木船、风力帆船、南宋轮船;踏车船等等,这些都源初于四千年前的独木舟。
车正奚仲
据记载:“当夏禹之时封为薛,为禹掌车服大夫。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以木为车盖仍缵车正旧职,故后人亦称奚仲造车。”奚仲因造车有功,被夏王禹封为“车服大夫”(亦称“车正”)。
奚仲发明了车,其贡献不亚于“四大发明”,奚仲是古薛国地面上出现最早的,也是最大的发明家、政治家,过世后被百姓奉为车神,后人在薛城区千山头修建了奚公祠常年祭拜,以求出行平安。
农师后稷
后稷姓姬,名弃,尧舜时期掌管农业之官。《史记·周本纪》载:后稷的母亲姜嫄野祭时在履迹坪踩踏巨人脚迹,怀孕生稷。以为不祥,随之丢弃于隘巷,过往牛、马都避而不踩;又丢弃在山林,适逢林中人多,又弃于南河巨石上,飞鸟用翅膀遮盖,母狼用自乳喂养。姜嫄以为神物,遂抱回抚养。
《诗经·大雅·生民》记载:弃为儿童时,好种树麻﹑菽。成人后好耕农,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民皆效法。尧听说,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后稷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昆吾作陶
昆吾,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人物,相传其为陶器制造业的发明者,黄帝时的陶正,作陶器。据《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君守》载:“昆吾,颛顼之后,吴回之孙,陆终之长子,己姓,本名叫做樊。”
伯鲧筑城
《吴越春秋》:“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 作为“城郭之始”,鲧建造的崇国城池应为中国第一城。打破了有人说“鲧筑城是为防洪堵水”的说法,主要还是“卫君、居人”。
《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刃)高的城池来保护国家守卫百姓,大家都想离开他,别的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发现这一情况,就拆毁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部落首领上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