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一中

家乡区县: 江西省瑞金市

  瑞金第一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颇有影响的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民国十二年(1923年创办)由周邦道、刘惟甫、钟映霞等人集资创办,初名绵江中学。1955年,学校就被列为江西省八所中央重点装备的学校之一。1986年11月26日,邓小平同志欣然为学校题写了“瑞金第一中学”的校名。建校以来,它为社会提供许多优秀人才。如今的瑞金一中,校园广袤、环境优美,被江西省政府副省长孙刚评价为“建得像大学一样”的学校。

  新校区占地430亩,校舍面积4.3万平方米。按照“生态型、数字化、人文性、现代化”目标来建设,校园内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绿树成荫,繁花似锦,颇有园林化的学府氛围。山水庭院式的布局、高品位的园林绿化、精制塑胶跑道、典雅的教学楼充分彰显学校优越的办学条件。新校区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和休闲区四个组成部分。学校西高东低,北高南低,高达55%的森林覆盖率,高居江西省重点中学首位;教育教学设施先进齐全,学校拥有2栋连廊式教学楼(共110间教室),1幢礼堂,1幢艺术大楼,2栋实验楼,16个标准塑胶篮球场、8个羽毛球和8个乒乓球台以及2个网球场及排球场;拥有13幢学生宿舍,4栋教师宿舍以及6栋教师公租房;拥有全省最先进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通用等实验设备和最完善、最现代化的通用技术实验器材设备;拥有全省重点中学中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和面积最大的图书信息中心;拥有标准400米环形的塑胶跑道和人造草足球场和可容纳3000人的体育看台;拥有全省中学类面积最大、设施最完善的师生食堂,可以在30分钟满足校内6000人进餐;拥有全省重点中学中最先进的、使用太阳能和空气能作为能源的开水、热水供应系统。从2010年起,该校采用全封闭、准军事化的管理模式,有专业的后勤服务公司负责学校后勤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安全、舒心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1] 就坐落于这块红土地上,民国十二年(1923年),由周邦道、刘惟甫、钟映霞等人集资创办,初名绵江中学。新中国诞生后,先后易名为瑞金县立中学、江西省立瑞金第一中学、红都中学、瑞金中学、瑞金第一中学。学校曾是赣南东部五县(寻乌、石城、宁都、瑞金、会昌)学子云集之地。
学校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南征广东途径瑞金时,其指挥部就驻扎在这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郭沫若、彭泽民等在此宣誓入党。苏区时曾任瑞金中心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同志在此主持过瑞金县苏维埃第二、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当时的中央大学亦设立于此。
解放后,谢觉哉、胡耀邦、郭沫若、田汉、邓力群、曹瑛、王忍之、李铁映、陈敏章、布赫、杨尚奎、邵式平等中央和省领导同志曾来校视察,给予了学校无尽的关怀。1986年7月6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邓力群同志来校视察,对办好这所红都名校寄予厚望,回京后,将视察情况很快报告了小平同志。同年9月9日,在小平同志指示下,国家计委、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拨款200万元,用于校园改建。这份厚礼,如春风喜雨,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师生员工的工作热忱。随后,在各级党政的关怀下,一座座现代化教学建筑在校园内拔地而起。同年11月26日,小平同志欣然提笔为学校题写了“瑞金第一中学”的校名。这是瑞金一中全体师生员工的骄傲,也是红都68多万儿女的光荣。

颩喥(2015-06-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