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豆汁儿
很多人都知道北京小吃豆汁儿、大碗茶、炸酱面……
但豆汁儿到底是什么,很多人都不太清楚,最初,我就以为豆汁儿就是豆浆,其实不然,豆汁儿是用沉淀绿豆淀粉的汤儿发酵制成的一种饮料。
在老北京,人们把绿豆浸泡、去皮,加水磨成浆,倒入大缸内发酵,沉入缸底者为淀粉,上层飘浮者即为豆汁儿原料。发酵后的豆汁儿须用大砂锅先加水烧开,再用小火保温,随喝随盛。豆汁儿一直深受北京人的喜爱,因为在于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和糖,并有祛暑、清热、温阳、健脾、开胃、去毒、除燥等功效。
豆汁儿的历史很悠久,据说在辽、宋时期是民间的大众食品。清乾隆十八年,有人上殿奏本称:“近日新兴豆汁儿一物,已派一立布检查,是否清洁可饮,如无不洁之物,着蕴布募豆汁儿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当差。”于是,源于民间的豆汁儿成了宫廷的御膳。
喝豆汁儿必须配切得极细的酱菜,一般夏天用苤蓝,讲究的要用老咸水芥菜疙瘩切成细丝,拌上辣椒油,还要配套吃炸得焦黄酥透的焦圈,风味独特。
豆汁儿之妙,一在酸,酸中带馊腐的怪味;二在烫,只能吸溜儿吸溜儿的喝,不能大口猛灌;三在咸菜的辣,辣得舌尖发麻。民国时期擅说《聊斋》的评书演员赵英颇“灯晚儿”书一散,必喝碗豆汁儿,用赵先生的话说:世间五味,在这碗豆汁儿外带一碟辣咸菜丝里头,就占了四味,独缺一个“苦”!
老北京胡同趣名
有人说:“京剧、故宫、胡同是北京的名片”,此种说法未必准确,但是,逛北京却不能不逛北京的老胡同。胡同就是过去民宅前面走人的通道,一般为东西走向,也有弯弯曲曲的。而南北走向的叫街或大街,多是既走车又走人,北京老城就是由胡同编织出来的。
老北京的胡同名字非常有趣,雅俗共存,但每一个胡同都有很多故事,都是一段历史,都令老北京人津津乐道。
以树命名的胡同:枣林街、苹果园、石榴园、葡萄园、核桃园、杨梅竹斜街、五棵松、木樨地、垂杨柳,椿树胡同、大森里、蒲黄榆、铁树斜街、八棵杨、槐柏树街……
以花命名的胡同:菊儿胡同,牡丹园、芍药居、芳草地,百花深处,杏花天,菖蒲河沿,莲花池,花市、榆钱胡同、什锦花园、樱桃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