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昌白莲,与湘莲、建莲并称中国三大子莲。广昌白莲,又名广昌通芯白莲,有1300多年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贡莲”,因具有色白、粒大、味甘、清香、炖煮易烂、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等特色享誉海内外。改革开放后,广昌白莲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白莲生产,使广昌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白莲中心产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媒体将广昌称为全国白莲的“科研中心、信息中心(价格中心)、集散中心”。但是,近年来,广昌白莲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周边邻县白莲产业迅速发展给广昌白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为此,分析广昌白莲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推进广昌白莲产业加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什么是广昌白莲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按“三大中心”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前,广昌白莲产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当时,广昌白莲产业无论是规模、品质、市场、价格还是品牌、科研等,周边邻县和其他子莲产区相差甚远。但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规模来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广昌白莲种植面积就已基本形成8万亩种植格局,通芯白莲总产已超过400万公斤。当时,石城、宁都等周边邻县白莲生产刚刚起步,建宁虽起步较早(70年代),但当时种植面积也仅二、三万亩,宜黄、南城、黎川等县还未开始起步,湖南、湖北还以生产红莲为主。此时,广昌白莲在规模上具有相当的优势。但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宁、石城、宁都、宜黄、南城、黎川等县白莲生产面积迅速扩大,特别是建宁、石城、宁都、宜黄等县种植面积已接近广昌。目前,以广昌为中心的白莲产区种植面积已达50万亩。同时,湖南、湖北的传统红莲产区也开始大量加工通芯白莲。不仅如此,随着“太空莲”的推广,又出现了一批几万亩的县,几千亩的乡镇等新兴的白莲产区。如浙江建德、龙游、武义,江西的永丰、高安、泰和等等。据初步调查,目前全国白莲种植面积至少在120万亩以上。因此,从种植规模来看,广昌白莲已失去了竞争优势。
从品质来看。广昌白莲历来被称为“贡莲”,被誉为“莲中珍品”。九十年代初,广昌白莲经销以外贸、果品等等国有公司为主,个体经销为辅,不法商贩参杂使假较少,加上其他县尚处发展初期,农户还未熟练掌握加工技术。因此,当时广昌白莲品质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是,随着经营体制的转变,白莲经销逐渐以个体为主,不法商贩参杂使假现象越来越严重,广昌白莲品质开始下降。与此同时,周边邻县农民加工技术日渐成熟,品质越来越好。据白莲经销大户反映,白莲品质现在最好的是建宁,广昌白莲挑选的一部分出口莲,都要打着“建莲”的招牌才能卖出更好的价钱。而象石城、宁都、宜黄等县,所产白莲色白粒大,外观品质已不亚于广昌。更有,浙江龙游生产的通芯白莲通过了美国FDA检测,已打入美国超市。因此,从品质来看,广昌白莲也已失去了竞争优势。
从市场来看。白莲市场主要分为四大块:出口市场、国内农贸市场、国内大中城市的超市市场、工业企业的原料市场。九十年代初,由于当时广昌掌握着最大量的产品资源、市场信息、销售人才和品牌知名度,当时广昌几乎控制着整个白莲市场,因此,有“莲不过广昌不香”的说法。但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情况就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出口市场和工业原材料市场。出口方面,由于经营体制的原因,县外贸公司不再经营白莲出口业务,而且到目前为此广昌也还没有一家公司具备白莲出口权,白莲的出口由广东、福建等地公司转口,本该属于广昌的外汇和出口退税也拱手让给了别人。更有甚者,广昌挑选的出口白莲还要打着“建莲”的品牌才能出口。工业原材料市场方面,九十年代初以前只有广东月饼消耗一些低等级的白莲,基本上都是广昌提供。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娃哈哈、八堡粥、莲蓉、莲脯、莲子米粉、莲子汁等产品相继问世,开始消耗一部分白莲。但是,这些新兴的工业产品大部分消耗的是广昌以外的白莲。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企业大部分是其他白莲产区自己创办的企业,他们本能地消耗自己的产品。另一方面湖南等地采用机械化加工,双氧水退皮生产的白莲价格大大低于广昌白莲。目前广东的月饼大部分使用湖南的白莲,娃哈哈也是由广昌和建宁共同供货。超市市场方面,由于昌顺公司的异军突起,广昌白莲占据着超市市场的较大份额,即使外地的一些公司经营超市,其原料也多由广昌提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福建和浙江的公司正在发展壮大,建宁控制着福建市场,浙江控制着浙江市场,甚至打入了美国市场。农贸市场方面,国内农贸市场大部分均销售白莲,而且均以广昌白莲品牌销售,当然,其中一部分为广昌以外的白莲借广昌白莲品牌销售。综上所述,白莲市场的高端市场——出口市场,被建宁和出口商控制。低端市场——工业原材料市场,被湖南和工业企业所在地控制,广昌白莲仅在中端市场——超市和农贸市场占据较大份额。
从价格来看。白莲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变化较大。特别是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1997年10月份以前,白莲的市场价格一直是平稳地上升,至1997年价格达到每市斤14—15元。1997年10月,由于受亚州金融危机的影响,白莲价格迅速下跌,在短短的三个月内,白莲价格下跌至每市斤8—10元,而且此后的多年时间,白莲价格基本维持在这种水平。今年,由于受宏观经济形势和出口拉动,白莲价格迅速回升,特别是春节以后白莲价格一路高攀,目前已达到每市斤14—15元的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最近这些年,不管总体价格如何,广昌白莲价格始终比建宁低,特别是出口莲,每市斤低1—2元。再看看湖南,湘白莲由于特殊的加工处理技术,其价格仅为我们的50—60%。因此,从价格上看,广昌白莲没有竞争优势,甚至可以说处于竞争劣势。
从品牌来看。广昌素有“中国白莲之乡”的美称,广昌通芯白莲名闻遐尔,享誉海内外。广昌白莲品牌的形成首先是固有的历史因素;其次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壮大的规模;第三是几千销售大军走南闯北的脚印;第四是媒体的广泛宣传特别是中央电视台连续的扶贫广告;第五是科技注入的活力,特别是“太空莲”在全国各地引种产生的广泛而深入的影响。正是由于广昌白莲这种难于替代的品牌影响力,才使得周边邻县,甚至邻省生产的白莲仍然要以“广昌白莲”的品牌在市面上流通。因此从品牌的角度来看,广昌白莲仍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从科技来看。广昌人最早懂得科技的作用,也从科技创新里面偿到了甜头。早在1984年,当别的子莲产区还在“酣睡”的时候,广昌就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子莲科研机构——广昌县白莲科学研究所,并立即着手新品种引进、杂交育种研究,其引进的新品种“85—4”(丽水莲)、“85—5”(鄂莲1号),培育的杂交品种“赣莲62”,在当时对广昌白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广昌白莲目前形成的种植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上述几个新品种的推广。进入九十年代后,其他子莲产区也意识到科技的作用,相继成立子莲科研机构并开展科研攻关。然而这时,广昌白莲科研已经瞄准了高科技领域,开展航天育种并成功地培育了“太空莲”。“太空莲”的推广普及已使广昌白莲平均单产提高了50%以上。现在白莲亩产200多斤已是平常之事。虽然目前“太空莲”已惠及全国几乎所有的子莲产区,但是“太空莲”这个响亮的品牌已远远超出了科技本身的影响,特别是“太空莲”入驻北京北海公园、莲花池公园、三水荷花世界、西湖风景区等,对广昌白莲起到了明显的品牌提升作用,扩大了广昌白莲的品牌知名度。业内一位资深专家曾说过:“广昌太空莲的研究成果已在全国子莲产区掀起了一股热潮”,“广昌白莲科研的科技人员、科研成果在全国子莲行业短期内无人能及”。另外,广昌白莲科研所还同国内外一些相关的科研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东方红宇航技术公司、中科院遗传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昌大学、中国荷花研究中心、武汉市蔬菜研究所、三水荷花世界,以及日本莲文化研究会、泰国睡莲俱乐部等。这种与科研机构的密切合作对增强广昌白莲的科研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从科技的角度来看,广昌白莲的竞争力与其他子莲产区比处于领先地位。
综上所述,目前,广昌白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较多地表现为品牌和科技。规模、品质、市场、价格等曾经具有的较强竞争力,随着全国子莲产业的发展,已逐渐失去竞争优势。因此,提升广昌白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广昌白莲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