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4

家乡区县: 昆明市官渡区

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白族自治州
1984年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32.88亿元。全市有工业企业501家,基本形成电力、食品、轻纺、机械、建材、造纸、印刷、化纤、制药、烟草加工、皮革塑料等多门类的地方民族工业体系。199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7.25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3.57亿元。现有农业耕地面积8598公顷,有效灌溉面积7523公顷,旱涝保收面积7222公顷,全市农业年产值3.05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23元。市内交通发达,通讯设施先进,境内乡村公路基本贯通,水上运输极为方便;320、214两条国道穿越市境,成为连接滇西八地州陆路交通枢纽和借道通往四川、西藏、东南亚国家的桥梁;大理飞机场已建成通航,开通了昆明、天津航线;广通至大理铁路、"昆楚"二级汽车专用线的延伸段楚雄至大理一级汽车专用线和大理至丽江的准二级公路于1998年建成通车。1996年完成货运量11.95万吨,客运量24.45万人次。通讯传输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已建成无线电寻呼台、光缆传输系统、移动通讯系统等通讯枢纽,全市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7.2万门,可直拨国内各省市和世界各地。[9]
第一产业

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典型的农业州,大理州山区面积占大理州国土面积的93.4%,山地农业是大理州农业的一大特点,州内最低海拔730米、最高海拔4295.3米、海拔高差3565.3米,具有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点,雨热同季、干冷同季,立体气候明显。在多样的气候条件下大理州种植的粮食作物有稻谷98万亩、包谷103万亩、小麦25万亩、大麦69万亩、蚕豆43万亩、马铃薯25万亩、大豆3万亩、芸豆15万亩、荞麦10万亩等品种;重点经济作物有烤烟50万亩、甘蔗5万亩、油菜25万亩、蔬菜55万亩等;特色作物有核桃450万亩、茶叶18万亩、蚕桑25万亩、果药45万亩等;优势水果以柑桔、葡萄、梨、梅子为主;大理州各地粮经生产受海拔、交通、科技水平和基础条件制约、发展极不平衡:州内中部、东南部1800米以下海拔盆坝粮、烟、菜、桑、蔗、果产区,种植的水稻主要为籼稻品种,亩产达600公斤左右,最高亩产有1982年宾川县“桂朝2号”亩产达1055.8公斤,烤烟亩产达180公斤左右,亩产值2500元左右;每亩桑园养蚕产鲜茧30公斤左右,高产示范田块亩产茧可达80公斤以上;甘蔗亩产6600公斤,高产田块达11000公斤以上,宾川坝子种植的柑桔、葡萄亩产3000公斤以上,亩产值5000元以上,高的接近万元,区内以大蒜、香葱、番茄、茄子为主的冬春早菜亩产量达2500-5000公斤,亩产值3000-8000元,农民生产效益高低直接受市场价格影响,呈现同期性波动。
中北部1900-2200米以上海拔温凉坝区适种作物多,产量偏低。主要种植作物有水稻、包谷、麦类、蚕豆、马铃薯、芸豆、蔬菜、梅子等。种植的稻谷以粳稻品种为主,亩产550公斤左右,1993年大理市粳稻“合榆一号”品种1.11亩攻关田创亩产1024.64公斤高产记录;包谷、麦类、蚕豆是该区的当家粮食作物,亩产均在500公斤左右,2008年大理市玉米攻关田亩产达986.9公斤,种植的菜用型马铃薯亩产2500公斤,高产田块亩产可达5000公斤以上。
2008年小春生产大理州156.2万亩小春粮食作物,平均亩产达220公斤,总产达34.39万吨。193.75万亩冬季农业开发特色作物平均亩产值达1388.9元,总产值达26.91亿元。大理州大春粮豆面积236万亩,平均亩产424公斤,总产100.12万吨,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92.2万亩,总产134.51万吨,平均单产343 公斤。
2008年大理州外销(销往州外)畜禽达588.37万头只(其中仔猪62.6万头,肥猪89.3万头,肉羊69.1万只,肉牛19.3万头,肉禽347.5万只,乳牛0.57万头),外销禽蛋1.36万吨,肉制品5061吨,外销畜产品收入达24.2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38%,是全省最大的畜产品输出地。外销大蒜20万吨,外销野生菌2万多吨,产品远销东南亚国家及广东、福建、西藏等地区。2008年末大理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7.37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73.85亿元,林业产值12.79亿元,畜牧业产值63.64亿元,渔业产值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78元。
第二产业

建国初期,大理州 辖区内只有小型私营企业13户,工业总产值只有1090万元,占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的20%。到1978年,大理州工业企业发展到了522户,并建立了一批小而全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07年,大理州先是把“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大理州经济工作的两个重点来抓;继而提出了“工业强州”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接着启动实施第一轮和第二轮工业经济“倍增计划”;2008年又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策,按照一个较为清晰并符合大理州情的工业发展思路及具体规划布局,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大理州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理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继2003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后,2006年、2008 连续突破200亿、300亿大关。
2013年,大理州工业现价总产值完成9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7%。按规模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624.4亿元,增长16.0%,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280.7亿元,增长15.1%;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338.1亿元,增长16.3%,重工业完成567.0亿元,增长15.3%。
2013年,大理州六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6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占大理州工业总产值的67.6%。其中矿冶工业产值135.8亿元,增长3.0%;烟草工业产值74.2亿元,下降0.7%;机械工业产值145.0亿元,增长31.9%;生物资源及优势农产品深加工业产值98.7亿元,增长26.9%;建材工业产值64.0亿元,增长9.6%;能源工业产值94.3亿元,增长4.8%。
发电量162.2亿度,增长11.7%,其中水力发电量145.2亿度,增长10.3%,风力发电量16.3亿度,增长23.4%;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9.6万吨,增长14.3%,其中锌产量14.8万吨,增长8.2%;水泥产量1376.9万吨,增长23.2%;卷烟产量44.8万箱,减少1.7%;乳制品产量31.1万吨,增长2.8%;精制茶产量2.4万吨,增长12.2%;钢材产量13.3万吨,增长3.2%;汽车8.9万辆,增长37.9%;自来水生产量6904万立方米,增长7.1%。
2013年,大理州实现工业增加值260.0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3.5%。大理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1.7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利润总额50.1亿元,增长9.8%;实现利税总额102.4亿元,增长6.4%。[10]
第三产业

2013年,大理州创建3个4A级景区。新开通航线2条,大理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50万人次。接待海内外游客2241万人次,增长21.3%;旅游业总收入248.9亿元,增长27.6%;游客平均停留时间提高到2.33天。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销售商品房139.4万平方米。建成农贸市场12万平方米、农家店70个。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9亿元,增长12.7%。
2013年,大理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4.0%。从销售地域看,城镇零售额完成192.6亿元,增长13.5%;乡村零售额完成40.7亿元,增长16.7%。从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完成43.8亿元,增长14.4%;零售业零售额完成160.5亿元,增长14.7%;餐饮业零售额完成27.3亿元,增长10.7%;住宿业零售额完成1.7亿元,与上年持平。从经济成份看,公有制经济零售额完成54.6亿元,增长12.6%;非公有经济零售额完成178.7亿元,增长14.5%,其中,私有经济零售额完成158.3亿元,增长14.4%。
2013年,大理州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完成2742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出口21222万美元,增长28.0%;进口6200万美元,下降8.6%。
2013年,大理州实际利用外资628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1.4%。实际引进州外到位资金534.8亿元,增长52.4%。
2013年,大理州共接待海外游客7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7%,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9566.3万美元,增长40.3%;接待国内游客2170.2万人次,增长21.2%。全年旅游业总收入实现248.9亿元,增长27.6%。
2013年,大理州财政总收入完成143.9亿元,同比增长15.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0亿元,增长21.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22.9亿元,增长11.2%,其中:教育支出46.7亿元,增长13.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7亿元,增长25.6%;医疗卫生支出20.8亿元,下降4.1%;农林水事务支出32.8亿元,增长2.7%。
2013年末大理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57.1亿元,比年初增长21.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45.8亿元,增长18.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62.8亿元,比年初增加108.8亿元,增长19.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62.9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95.8亿元。
2013年全年保险保费收入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9.7%,支付赔款支出4.9亿元,增长13.2%。

朱祥(2015-06-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