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风俗,今天我们来说说,陇西的秧歌,每年过年的时候因为秧歌,整个村庄都热闹了起来,小孩子拉着爷爷奶奶,年轻的人们不约而同的从四面八方来,都是为了看着一年一次的秧歌,它让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有生机。
秧歌又名“社火”,陇西秧歌相传是明朝时期流传和发展起来的。那时陇西为巩昌府所在地,汇聚五湖四海人员,来往四面八方宾朋,因此兼容并包各路秧歌精华,形成独具特色的陇西秧歌。陇西秧歌既有陕北秧歌的豪放、粗犷,又有河北秧歌的细腻、缠绵。它熔秧歌、社火和秧歌戏于一炉,既有秧歌的舞蹈和歌舞小戏,也有社火欢快滑稽的杂戏;既有秧歌、社火以鼓乐为主的武术表演,也有秧歌戏具有简单情节和固定板式(唱腔)的小戏演唱。
陇西办秧歌,过去一进腊月就开始准备,秧歌坛场多设在临近的庙宇里,由秧歌会头人组织,确定收钱的(按户摊派)、教唱的、扎灯笼糊船的、做其他道具的,分工负责,到时候都要齐备。
陇西习俗,初九是玉皇大帝圣诞,各处秧歌就得出马,先在庙里敬神,为神演出,这就算秧歌起驾了,连续9天到正月十七卸驾为止。秧歌队伍在行进中有一定的次序:领头是掌"膏药伞"的,头戴毡帽,反穿皮袄,脖子上挂一串铜铃,前后小跑传递信息(进场或唱或说吉祥如意的赞语和祝福的贺词,演出时场内外传话);下来是排灯一对,上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第三是龙灯,有双龙灯和单龙灯,每组龙灯长者12节,短者7节或5节,边走龙头边绾(盘绕)、龙尾摇摆;第四是"骑毛驴"一对,由小孩骑驴,挂胡子老汉赶驴,边走边耍;第五是"彩船",有一只船的,也有两只船的,船长7-9尺,上覆船棚,四角挂小红灯笼和彩带,船帮用红头绳结成花眼,船前窗两边贴对联,船头为龙头型,船尾为龙尾型,船中坐"船姑娘",在行进中随着老梢公划船动作摇曳船身,叫作跑旱船。
陇西秧歌从 一直延续到现在,它也在不断的变化,让人呢们越来越喜欢,也让它一直在的发展,传承下去。
微博 http://weibo.com/u/3142774801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42774801
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qitian___x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kan/gansu/longxi.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