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河间---九河之间

家乡区县: 河北省河间市

      哈喽,又和大家见面了,又到周末了,但是我们也没有放弃比赛,昨天给您介绍的是河间的行政区划,您了解了河间的各个地方了吗?今天带您了解一下河间的由来---九河之间!

      河间古称瀛州,位于冀中平原腹地,位于今河北省内,属沧州市管辖。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居京(北京)、津(天津)、石(石家庄)三角中心,环渤海经济区,距北京189公里,距天津183公里,距石家庄176公里。东与沧县、青县接壤,北与大城县、任丘市交界,西与肃宁县、高阳县相邻,南与献县相连。辖20个乡镇,615个行政村,总人口78万人,全市总面积1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6万亩。1990年10月撤县设市。邮政编码062450。市人民政府驻瀛州镇。

综述

     河间(汉语拼音:hé jiān)历史悠久,之名始于东周,距今有2700年历史。历代在此设郡、立国、建州、置府,是京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地,素有“京南第一府”的美誉。汉代许多帝王至亲在此做河间王,东汉张衡曾任河间相,宋代名臣包拯做过瀛州知州,汉博士毛苌曾在河间传授《诗经》并以我国第一部诗经总集流传于世。河间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居住。三皇五帝时颛顼创制九州,河间本属高阳国,到夏商周时,河间又属冀州。河间古郡的名称已久,取名河间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在徒骇河、大史河、马颊河、覆釜河、胡苏河、简河、絜河、钩盘河、鬲津河等九河之间。河间在春秋属燕国之域,战国时期分属燕、赵二国,秦属巨鹿郡。秦始皇废封建为郡县,沿袭春秋战国旧县名置武垣县,这就是河间县的前身。直到隋炀帝大业初,以武垣县境介于沙(子牙河)唐(古寇水)两河之间,才把武垣县改为河间县。从西汉文帝至武帝400余年间,4次建河间国,其间时国时郡。隋至唐属河间郡或瀛州。五代时瀛州归契丹辖。宋置高阳关路安抚使。大观二年(1108年)罢瀛州改府,河间属之。元改府为路,仍领河间。明去路存府,河间属京师河间府辖。抗日战争时期伪政府和抗日民主政府并存,伪县政府先后属伪河北省津海道尹公署、渤海道尹公暑、河间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938年2月建立,先后属冀中区一、三、九、八公署。建国后河间属河北省沧县专区。1958年改隶天津专区,后又改隶天津市,1961年5月津、沧分后,称沧州专员公署,河间属之,1990年10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河间撤县设市,由沧州地区代管。1992年沧州地市合并,河间市由沧州市代管。河间市地处华北平原,盛产多种粮棉瓜果,尤以金丝小枣、天津鸭梨等著名。工业产品种类很多,化工、纺织、电缆均较突出。河间已形成了以电线电缆、保温材料、汽车配件、建材、花卉、餐具为主的六大支柱产业,乡镇企业已有5个跨入国家级先进行列,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电线电缆生产基地”。市内交通发达、通讯便利。1990年,河间撤县设市,1997年通过国家小康验收。全市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至2012年河间辖7镇13乡,615个行政村,216572户,总人口816512人,人口密度为800人/平方公里,有汉、回、壮、满、蒙古、朝鲜、苗、土家、藏、彝、布依、侗、瑶、白、傣、黎、僳僳、纳西、达斡尔、仫佬、羌、仡佬、京族等23个民族,以汉族居多。另有中国籍日本人2人(现均已逝去)。

历史沿革第一部份

     河间之名始于战国,因处九河流域而得其名,古称瀛洲。忽隐忽现的河间国----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统一的“汉”王朝。面对如此广阔的疆域,维护统治变得十分艰难。为了避免重蹈秦王朝遭受攻击时孤立无援的覆辙,于是他效仿周武王的做法,开始分封诸侯王,来帮助他统治国家。因此诞生了一个在地图上忽隐忽现的候国。汉朝建立后,刘邦在沿袭秦王朝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侯国制即“国中国”。他将一部分土地设置为郡县,归中央直接管辖,而另一部分土地则分封给了有卓越军功的人。开国之初他分封了七个诸侯国,其中封大将张耳为赵王,统辖今河北省一带。后来由于害怕异姓王危害汉室江山,于是改为大量分封与皇帝同姓的侯王。但是较大的侯国对中央依然存在威胁,于是汉政府又想将这些大的侯国割裂开来。公元前178年,汉文帝将当时属赵国的河间郡割封给了赵王刘遂的弟弟刘辟疆,于是在当时的地图上就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国家。由于这里处于易水、河水之间,因此叫做河间国。然而这个河间国并没有存在多长时间,刘辟疆在做了13年河间王后死去,他的儿子也仅仅做了1年的王位就去世了。由于没有继承人,这个仅仅存在了14年的河间国消失了,土地被分为河间、广川、渤海三郡。然而到了公元前155年,汉景帝又封他的儿子刘德为河间王,这样河间国在消失了9年之后第二次出现在地图上。但是此时河间国所辖地界仅为河间郡的旧地,面积也只是前河间国的三分之一。刘德的河间国总共传了七世,共存在了158年,后来王莽窃取了西汉皇帝位,将当时的河间王拉下了王位,使河间国随着西汉政权的覆灭再一次消亡。这之后光武帝扫平了各地起义军,恢复了汉室江山,因为与前河间王同为汉景帝的后人,因此又恢复了河间国的建制。但是这第三个河间国也只存在了6年。一直到公元90年,汉和帝又将乐城、渤海、涿郡三地划分给了他的弟弟刘恭,使河间国第四次出现在地图上。公元220年东汉王朝彻底灭亡,随之兴起的魏政权深知裂土封疆的痛苦,于是取消了分封诸侯国的统治模式,这第四个河间国也随着汉室江山的灭亡而消失。汉以后的王朝里分封制被取消了,河间国再也没有出现过。但是“河间”这个名字直被沿用了下来,今天的河间市正是承袭了古河间国的名字。

历史沿革第二部份

      河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历代在此设郡立国,建州置府,素有“京南第一府”之称。涌现出许多对我国文明史起到重要影响的人物。春秋时代的鲍叔牙封地束州,东汉张衡曾任河间相,三国时魏国名将张郃官拜征西车骑将军、封鄚侯,唐代诗人刘长卿,世称“五言长城”,宋代名臣包拯作过知州,汉博士河间人毛苌在诗经村传授《诗经》,使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流传天下。汉武帝钩夫人,唐代大诗人刘长卿、金元医学家刘完素、民国代理大总统冯国璋、一代气功大师马礼堂、著名作家刘流等均居河间。河间属环渤海经济区,大北京经济圈内的京津冀中心带。独特的区位优势,宽松的开放环境,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人际资源已成为河间经济腾飞的显著优势。河间以工业为主导的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形成电线电缆、保温材料、汽车配件、新型建材、餐具、通讯器材、轻纺化工等七大特色支柱产业。河间特产丰富,资源充足。地下蕴藏的石油、天然气和地热资源总储量巨大。农业正在向现代化迈进,形成粮棉林果畜牧瓜菜等十大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我的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ningmeng
我的家乡网址:http://www.wutongzi.com/kan/hebei/hejian.html
我的微博主页:http://weibo.com/3195691505
我的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u/3195691505

宁宁宁(2014-05-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