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塔,杨宣碑

家乡区县: 邢台市隆尧县

舍利塔,位于隆尧县宣务山西北侧染红村南的石佛寺遗址。该塔呈坐北面南向,塔高8米,为7层(含座)5檐砖砌建筑,檐下有斗拱,其肃穆玲珑的造型,充分体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造型美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舍利塔始建年代虽无从查考,但考其造型似为北宋时期的建筑。经辨析寺内残留碑文证实,该石佛寺原属佛教禅宗五家门派之一的临济宗。寺内禅师圆寂后,佛教徒们将其小股尸骨(佛语谓之“舍利”)置于塔中,“舍利塔”因此而得名。该舍利塔是中国现存临济寺古塔中极少的宋塔之一。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这块圣洁的土地,穷凶极恶的日军欲将这一文明古刹拆毁,当地人民奋起反抗,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才使舍利塔幸免于难。现该塔保存尚好,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宣碑原在隆尧县西河村,1980年移置于隆尧县文物保管所内。该碑刻立于北魏延昌元年(512年),是邢台地区现存历史最为久远、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史学价值的古碑,属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该碑又称“西河魏碑”,通高2.47米,宽0.87米,厚0.23米,青石质碑首有浮雕缠尾双蟠螭,。时至今日,历经1400多年的沧桑,除碑额文字外,碑文大部分已漫漶模糊,不可句读,其碑额为“魏故宁远将军广乐太守柏仁男杨府君之碑”,其字呈倒塔状,上大下小,布局均匀,笔法苍劲有力,古朴茁壮,有典型的魏书风格。晚清康有为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为《广艺舟双辑》所做的序中,曾给予其高度评价,赞之曰:“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内,皆极精巧,作字功夫,斯为第一,可谓人巧极而天工错矣”。

大约在清光绪年间,始有人拓本出售 。拓本亦颇为罕见,其传世拓本,粗劣模糊仅有一半可读。若当时洗净精拓,碑文当较清晰可辨,可叹清光绪至今不过百年,而碑末年号已不可见,碑文漫漶殊甚,难已成句。

杨宣碑书法是中国艺苑中一支奇葩,是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给后人研究古代书法提供一份不可多得的资料。

清月若心(2014-05-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