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以生态之钥拓宽发展之路

县域经济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单元和支撑。我市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有所作为,县域经济必须强势发力。新常态下,相对欠发达的山区少数民族自治县——元江如何谋发展?记者来到元江进行采访。
4月的元江生机勃勃,芒果花竞相开放,稚嫩的荔枝、龙眼果实在枝头摇曳,放眼望去,整个坝子郁郁葱葱。在甘庄热坝,一边是改良后的芒果枝繁叶茂,一边是新植的芒果迎风吐新绿。冷凉山区的核桃树正在发芽,果洛垤温带水果——油桃压弯了枝头,正等着采收。红光热坝也传来消息:李子熟了!
“我们县产业发展后劲足的还是林果,特别是芒果,既保护了生态,又能助农增收……”元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伟开门见山地说,新常态下元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主要是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和项目推进。在山区农民稳步增收的同时,重点把元江的立体气候资源优势、水土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和产业优势。
抓好林果
恢复生态谋取“绿”增长
张伟说,回头看去年全县地方财政虽然完成了任务,但比前年少500余万元,主要缺口就是税收。虽然是大环境影响了小市场,但更深层次上体现了元江经济结构单一,产业支撑弱的“短板”。元江要大发展,需要一个切合实际又有一定规模和体量的基础产业来支撑。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是元江县委、县政府的共识。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催生下,元江县确定了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提升一产、促进二产、强推三产,努力打造三产联动发展新格局”的产业发展思路,着力建生态、优招商、强投资、重科技,突出抓实特色生物资源、清洁能源、文化旅游三大产业。
经过多年的实践,元江探索出了一条以林果为主的特色农业发展路子。该县按照“山坝”结合的农业发展布局,充分发挥特色生物资源优势,加快土地、林地流转,大力发展庄园经济,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发展设施农业,推动农业产业由粗放型、数量型向集约型、质量型转变。坝区正加大国有土地资源盘活力度,科学规划整合元江坝、甘庄坝、南洒坝等热坝区土地资源,依托万绿等龙头企业,着眼建设热区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申报建设省级农业庄园,加快培育庄园经济;冷凉山区充分利用土地和林地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念好“山字经”,走规模化发展路子,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核桃种植和林下经济,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比较效益,推动山区与坝区形成优势互补的立体农业发展格局。
据元江县农业局局长杨连松介绍,全县正加快以林果为主的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近年来,通过引进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种改良和引进市场价格较好的水果品种,元江县水果产业快速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大幅提高。截至去年底,全县种植水果24万亩、增长25.2%,水果产量20.5万吨、同比增16.8%,产值113200万元、同比增46.8%。其中,芒果占11万亩、同比增34.5%,销售芒果8万吨、同比增28.3%,实现销售收入33200万元、同比增40%。火龙果、柑桔和油桃等水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日益显现。目前,元江已形成冷凉山区发展核桃、温带发展油桃、热区发展芒果和火龙果的格局。

kiko(2015-06-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