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境内,属于秦岭支脉,周围有华清池,烽火台,兵马俑等遗址。远望骊山松柏满山, 一片苍郁,实像一匹纯青的骊马, 美如锦绣。每当夕阳西下,骊山在斜阳的映照中涂上一抹红霞,非常美丽动人,人称"骊山晚照"。
10 本词条 正文缺少必要目录和内容,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10个积分。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骊山晚照
著名景点
华清池
海 拔
1256米
地理位置
临潼区骊山
目录 1骊山晚照简介
2骊山历史的清醒
3骊山气候
1 骊山晚照简介2 骊山历史的清醒3 骊山气候3.1 观景提示
回到顶部 意见反馈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百度贴吧人人豆瓣
骊山晚照简介 折叠 编辑本段
骊山位于临潼县境内,属于秦岭支脉,海拔1256米,周围有华清池,烽火台等遗址。远望骊山松柏满山, 一片苍郁,实像一匹纯青的骊马, 美如锦绣。每当夕阳西下,骊山在斜阳的映照中涂上一抹红霞,非常美丽动人,人称“[1]”。
骊山历史的清醒 折叠 编辑本段
提起骊山烽火台大大有名,
是因为有个故事震撼人心;
都说周幽王被褒拟迷恋,
因此才丢掉了西周朝廷。
这事情发生了两千七百多年,
人们唾骂衷姒是罪恶的祸根;
还有那“一笑值千金”的成语,
极尽对褒拟的嘲弄讥讽。
不论史学家怎样口诛笔伐,
老百姓对褒拟却有别样感情。
还是讲一个远古的故事吧,
让陕南的滔滔褒河为历史作证l
在那诸侯分治的奴隶时代,
有个小国设在衰河之滨;
它隶属于西周王朝统治,
要岁岁朝拜,年年进贡。
褒河两岸风光秀美,
给这里的人赋予特有的灵性,
河边小镇的一户农家,
有个闺女长得十分喜人。
河水一样明澈的眼睛,
绿柳一般袅娜的身形,
唱起歌来如秦岭山的百灵,
跳起舞来象蓝天上的彩云。
能种田、会织布、善浣纱,
衣食全凭两手辛勤劳动,
她的名字叫褒肌
深山里的一只金凤。
(只是姑娘际遇不佳,
从小就失去了父母亲人。)
褒姒是一朵鲜花,
谁家纨绔子弟不想把她捕在手中?
褒姒是一只俊鸟,
哪户官宦人家不愿把她装进金笼?
任媒妁说客踩断门坎,
姑娘都不为心动;
任财宝聘礼堆积如山.
姑娘都不展笑容。
她的心早交给一个汉子,
张邮——同村的普通渔民。
他架舟在褒河上捕鱼,
赡养七十高龄的母亲;
姑娘爱张郎的勤劳和诚实,
更爱他对母亲的孝敬。
村姑和渔郎真诚地相爱了,
这一天村民们庆贺他们结婚。
正当新娘新郎步入洞房。
正当村姑渔郎海警山盟,
突然闯进如狼似虎的官差,
将褒姒抢夺架出新婚的草棚。
原来他们为百周的君主幽王,
抢褒姒进官去作美人。
张母竭力上前扑救,
被官差拳打脚踢丧了性命;
张邮怒吼着操起渔叉,
和官差展开拼死斗争。
一杆铁器怎敌过百十兵刃,
渔郎终于倒在血泊之中……
表姒被抢入幽王豪华的后官,
一象自由飞翔的俊鸟关进樊笼;
心中常想着惨死的张邮张母
夜夜思念山村那新婚的草棚;
她有多么动听的歌喉啊,
却没有半丝音韵飘出嘴唇;
她有多么俊美的容貌啊,
却常常布满了很郁的愁云。
周幽王为此大伤脑筋,
想方设法要取得娘娘欢心;
他曾撕扯丝绢作裂帛之声,
表拟厌恶得不愿听闻。
这一日天气晴朗风和日丽,
周幽王偕褒姒骊山游幸;
赏花卉,登楼亭,观歌舞,
褒姒的双眉仍锁得紧紧。
周幽王万般无奈嘿嘿馅笑,
爬在地上汪汪学狗叫之声;
官女们一旁掩袖笑弯了腰,
褒姒却打着呵欠睡意朦胧。
周幽王抓头挠耳忧心如焚,
竟向全国颁下旨令:
谁能博得娘娘一笑,
升官进爵,赐赏千金_
有个佞臣名叫虢石父,
最善馅媚钻营;
他献计点燃骊山烽火,
出其不意使娘娘动容。
周幽王听了大喜,
立即准奏传令执行。
周幽王偕娘娘登上华清宫,
专门来观赏这场胜景。
当骊山上升起京城报警狼烟,
遍地烽火相继烧得周天通红。
诸侯日夜兼程率兵前来勤工,
华清宫前族旗蔽日水泄不通。
周幽王持着胡须好不得意,
向诸侯宣布这是为了娘娘开心!
褒似见幽王这般荒唐嬉戏,
竟自哈哈发出冷峻的笑声!
周幽王不分皂白乐得手舞足蹈,
立即给虢石父进爵赐赏千金。
从此周幽王更加淫乐无度,
招惹来西戎部落动地刀兵;
周幽王再举骊山烽火,
诸侯疑是骗局按兵不动。
西戎攻陷京城咸阳,杀死幽王,
褒拟在荒乱中逃回褒河之滨;
隐姓埋名在河边开设茶铺,
卖茶供水方便过往行人。
褒姒又回故乡辛勤劳动,
人们视褒拟为自己亲人。
清清褒河流了几千年,
至今河边还有“褒拟铺”的地
名。……
这就是衷河两岸古老的传说,
也许与传统的说法大相径庭;
是群众扭曲了历史,
还是历史在捉弄群众?
假若一个女人能把江山倾倒,
那么要独裁的皇帝又有何用?
唔,请登临骊山之顶吧,
在烽火台上去纵览历史风云!
骊山气候 折叠 编辑本段
一般来说春、夏、秋都可以,但是在具体的月份中最好避开7、8月这段时间比较热
观景提示 折叠
编辑在骊山西绣岭第三峰偏东北约150米处,有一座雕梁画栋,晚上又能见到张灯结彩的四角亭,上书“晚照亭”三个字,游人每到此地都要停下来认真欣赏一番。“骊山晚照光明显”被列为关中八景之一,可见它不是等闲之“辈”了,它给世世代代流下了许许多多神奇古怪的传说,无边无际的遐想、激动人心的企盼。构成骊山晚照主要与这里的地势低凹,三面如圈椅形位置是分不开的,同时还有茂密的古柏雪松为基础。仰望骊山,三峰如三个梯节,步步蹬高。站在东南山顶再向西北俯视,三峰又形成了由高到低,峰峰怀抱之势,特别是一个直下急起的大陡坡到晚照亭附近一下减缓到10至30度左右,这块较为平缓的斜面,是大雨过后饱含浓浓水珠的云雾挤满了松枝柏杈,在这三面来风都吹不到的地方能安安稳稳地休息一下。此时若遇夕阳照射,云雾中的三棱镜晶体水珠通过相互折射,就形成了这一千古奇观。在历史上,关于赞美骊山晚照的佳作很多,清人杨晃明看到骊山晚照后,兴诗赞道:“丹枫掩映西阳残,千壑万崖画亦难。此是骊山真面目,一生能得几回看。”骊山自古以来以苍翠秀丽为美,但是千美万美,美不过夕阳沐浴下的骊山晚照。尤其是夏日午后,暴雨初晴,天蓝蓝的,云厚厚的,山湿湿的,夕阳一步一步往下移,好像摄影师在调换着胶距镜头。当残阳光波对准这里的云雾时,红光一片,层林尽染,四周泛起了七彩光环,在天幕衬托下,与晚霞相映生辉。峰谷相间,斗折婉蜒,状若骏马,腾空奔驰。置身骊山,如入蓬莱,恍若仙境,妙不可言。更奇妙地是,骊山晚照还因不同季节、站在不同方位,加之游人持有不同心理状态和对大自然的不同审美观点,都会得出对骊出晚照的众说纷云。唐代诗人王维描绘骊山晚照的诗句是:“汉主离宫接露台,秦川一半夕阳开。青山尽是朱旗绕,碧涧翻从玉殿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