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自己家庭收入少一点,也要一门心思带领村民发展村集体经济——■ 来源阳江日报 记者/陶明霞
千亩荒坡地变成了绿意喜人的火龙果园;原本饮用水靠挖井抽水,去年,干净的自来水也通到了村里;村民的人均年收入,更从4年前不足5000元,提升到目前的逾万元。而那座村支书陈远发,为了集中精力工作,卖掉了自家钩机,家里年收入少了10多万元。对此,他不觉得有多少遗憾:“为了村民群众,这点牺牲是值得的。”
阳春市陂面镇那座村是革命老区村,有609户2700多名村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后进村。陈远发是一名有28年党龄的老党员,曾担任恩平市一家造纸厂厂长。2004年,陈远发回到家乡,购买了两台钩机四处承揽工程建设,每年纯收入超过20万元。
富起来的陈远发,总想着能为乡亲们做点什么。2011年,在村级换届中,他当选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为了让自己集中精力做好村里的工作,陈远发决定卖掉一台钩机。“既然做了村干部,就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就要对得起乡亲。”他说。
村集体有一片丢荒的山坡地,以前部分村民种木薯,但赚不到什么钱。去年,陈远发联系企业投资300多万元,开发1050亩火龙果生产基地。村里以每亩550元一年的价格出租,村民在火龙果基地打工,每月有约2000元的收入。
记者来到这片火龙果园,火龙果攀沿在水泥桩的铁环上,一排排,一行行,有些绿色枝条从桩子上的圆盘伸出,挂着硕大的白色花朵,有些则还是小苗在努力往上生长。陈远发说,荒地变果园,不仅能增加村集体收入,还能带动村民致富。
去年,陈远发积极争取水利部门的支持,将那座村饮水工程纳入陂面镇二期饮水安全工程,投入132万元建设自来水工程。目前,已有500余户村民用上了清洁安全的自来水。“用上自来水,比以前挖井抽水方便多了,而且水质好得多。”村民陈仲伦高兴地说。
陈远发还抢抓扶贫“双到”机遇,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资金,筹资32万元修建了1.2公里下那座至联民村的道路,筹资51.3万元修建了1.9公里青山路口至白米塘村的道路,筹资17万元完成龙塘至村委会公路硬底化……“以前路不通,成熟的蔬菜很难运出去卖,现在路好走了,大家种地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村民谢东权说,今年多种了3亩地,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上任4年来,陈远发带领党员带头建立蔬果致富基地3个,领办农经服务站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也由之前的空白增加到去年的10.6万元。去年初换届选举,陈远发又高票当选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不能满足于现状,要继续带领村民们往前走,干实事。”陈远发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