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习俗

家乡区县: 渭南市临渭区

饮食。 早年县内大部分居民全年以高粱、玉米、谷子为口粮,以饼子、窝窝头为主食,有时吃莱棋馏(莱团子)、发糕。早晚两顿玉米白粥或小米稀饭,多用萝卜或菜佐餐。连年过节或来客人时才食用白面。面食以馍馍、咸卷子、烙饼、面条、水饺为主,兼以疙瘩汤或胡辣汤熬莱佐餐。人们的口味以咸为主,辅以酸、甜、麻、辣。 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生活逐渐提高,主食逐渐以白面为主。各种蔬菜俱全。特别是大棚菜的发展,使高唐一年四季水果菜蔬不断。 全县居民用来有饮茶的习惯。饮茶不仅仅是招待来客的必备礼仪,而且是大部分高唐人的嗜好和生活习惯。多用茉莉花茶。茶叶销量较多,仅县城就有茶庄十几处,其他所有副食摊点,均销售茶叶。解放前,除喜庆大宴外,一般不饮酒,近年来,嗜好饮酒者越来越多,而且酒的档次也越来越高。 服饰。 解放前,高唐大多数农村男耕女织,家家纺线织布,所穿多是纯棉粗布服装。样式男为对襟褂、大挡裤,女为右大襟褂、抿腰大档裤。色泽夏为白、紫花色(即赭色,为一种棉花的天然色),冬为黑、灰、蓝。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再无人穿土布,流行时装进入农村,样式、质地已与城市基本相同。 居住。 旧时城乡住宅多为四合院。北房5间一般由长辈居住,其中中间3间住人,东西各一单间作库房。中间3间又分两明一暗,明间(外间)作客厅,暗间(里间)住人。客厅内设条几、八仙桌,两边各配有一把椅子。东西房一般3间,也有的有南房3间.由晚辈居住。大门一般设在院的东南角或西南角。大门内有影壁。旧时住房为土木结构平项,用麦秸泥涂顶及四壁。大多数居民睡土炕,极少睡床。现在,房舍多为砖石结构的瓦房,多住北屋,不住偏房。土炕也巳少有。用具多用沙发、茶几、组合橱等现代家具。 旧时,交通工具是毛驴、木轮车;运输工具是独轮车或肩挑入背。现在自行车、摩托车、机动三轮车、拖拉机、汽车充街填巷,多不胜数。

张文娟(2015-06-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