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建成中国最大红提葡萄生产基地 为农民增收

家乡区县: 渭南市临渭区

  近年来,陕西省渭南市重点推进葡萄产业发展,葡萄成为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被誉为陕西的“吐鲁番”,并分别被陕西省果品流通协会和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陕西葡萄之乡”、“中国葡萄之乡”殊荣,多个品种和品牌获得了鲜食葡萄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和绿色食品产品认证。  为了进一步扩大葡萄产业规模展, 由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陕西省农业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渭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渭南葡萄节暨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 即将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举办。

  据渭南市临渭区果菜局穆世超局长介绍,渭南的葡萄种植集中在临渭区,1998年开始引栽美国红提葡萄,当地科技人员与果农成功推广了适合红提葡萄生长特性的架型与越冬管理技术,使种植面积迅速扩张。迄今葡萄栽培面积达到16万亩,年产优质鲜果24万吨,远销上海、广州、成都等16个大中城市,产值8.8亿元,葡萄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临渭区目前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红提葡萄生产基地,并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形成20万亩的优质葡萄生产区。

  临渭区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年平均气温13.6℃,年平均日照2277小时,年降雨量550mm,土壤肥沃,灌溉方便,优越的自然环境为葡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属葡萄优生区,是国家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该区所产红提葡萄穗大饱满,色泽鲜艳、肉嫩香甜,品质优良,2008年被国家技术监督局确认为“国家级无公害红提葡萄标准示范区”,并注册了“渭乐天”等商标,加强了标准化管理,加速产业化进程。

  为了进一步增强葡萄产业发展后劲,临渭区政府提出了“葡萄生产标准化管理”的产业发展方向。首先依据土壤等环境因子进行品种区域化,实现葡萄集中栽植的规模生产;在葡萄生产过程中,依照《无公害食品红地球葡萄标准综合体》标准,改化肥为有机肥,改施底肥时间为10月上旬,改花前追肥为坐果后追肥,重视果实膨大期追施钾肥。加强病虫害防治重点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加大农业、物理防治技术的应用,统一实施果实套袋采收,实现生产技术标准化,提高了葡萄的内在质量。

  据了解,临渭区政府根据葡萄产业发展实际,投资2.5亿元打造渭北葡萄产业园区,核心占地面积5000亩,包括产业生产示范园,加工贮藏商贸园以及三贤文化观光园三大功能区。目前园区已流转土地3000亩,引进栽植新品种葡萄1011亩,千亩优质葡萄示范园已具规模。建成6公里“四纵三横”园区路网、万米观光葡萄长廊、现代化设施观光连栋温室。万吨果品贮藏库、葡萄交易中心、葡萄美食一条街正在加紧建设。2011年渭北葡萄产业园被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确定为“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渭南综合示范基地”;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下吉)现代农业园区”。在不久的将来,将把渭北葡萄产业园建成集种植、观光、采摘、休闲为一体的关中风情园,带动周边区建设20万亩优质鲜食葡萄基地。

  临渭区区委书记杨炳拓表示,临渭区将以渭北葡萄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四区一带”设施瓜果优势区建设项目为重点,加大向上争取“一村一品”项目的工作力度,按照政府统筹、部门配合、统一规划、成片打造、规模发展的思路,将农业、农发、国土、水利等涉农项目有机整合,集中资金打捆使用,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临渭区将把葡萄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强有力措施,进一步把葡萄产业做强做大,增加农民收入。

高颖婧(2015-06-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