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化州是内蒙古东部历史名城之一,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建立辽国以前兴筑的私城,也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受策”为大圣大明天皇帝的地方。故它在辽代州城中地位较高,是辽代重要州城,也可以说是辽代的早期都城。契丹本土内出现了城郭,标志着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的门槛,成为契丹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契丹族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致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已逐步将社会推进文明社会的边沿。早在741年及其以后的时间里,相当于唐代的开元年间,遥辇氏部落联盟军事首长涅里就开始“立制度,置官属,刻木为契,穴地为牢”.这些典章制度的设立,都是与对奴隶的役使和俘掠相伴而产生的。遥辇氏部落联盟后来产生的三任酋长——耶澜可汗、鲜质可汗、痕德堇可汗统领下契丹奴隶主们,率部四出俘掠,不但将奚舀等部族置于奴隶地位,而且对周边各族人口大肆俘掠,成为奴隶主们的特殊财富,驱使本族及其他各族的奴隶们进行生产和生活服役,创造社会财富。901年(唐天复元年)耶律阿保机出任遥辇氏部落联盟的于越,就是掌握实权的军事首长,率领各部四出征讨,掠夺大量人口和财物,成为事实上的部落联盟首领。906年(唐天佑三年)遥辇氏部落联盟首领痕德堇可汗去世,部众按照他的遗命,要立耶律阿保机为可汗。耶律阿保机既想称王,又恐怕契丹贵族们反对。907年耶律阿保机举行仪式登可汗位,立即遭到契丹奴隶主们的强烈反对。耶律阿保机一方面要努力肃清契丹贵族内部的异己分子,另方面努力寻求外部的支持,便与中原地区后梁王朝修好,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大约经过十年之久的苦心经营,耶律阿保机终于在916年正式建立了辽王朝,建元神册,国号契丹(后改称辽)。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筑坛举行隆重的登基典礼,上尊号为大圣大明皇帝,通称做大圣皇帝,庙号太祖;述律皇后尊号为应天大明地皇后,通称做应天皇后。
公元902年四月,耶律阿保机率兵四十万征伐河东、代北,即今山西中部和北部一带,攻下了州城九座,俘虏人口九万五千人和数不清的驼马牛羊等牲畜,成为他私有的财富,于是同年九月在契丹本土兴筑起龙化州城,用以安置在战争中掠夺的俘虏。龙化州成为耶律阿保机的根据地后,便于904年扩筑了龙化州的东城。所以当耶律阿保机正式建国时,便是在龙化州城东筑坛举行盛典,于是龙化州正式成为契丹国的政治中心,宜至建成里都以前都是最高统治者发号施令的地方。契丹国在龙化州城内建筑有宫室和庙宇,以其位于契丹本土的东南方,所以传称为东楼。
辽王朝建成皇都后,政治中心迁移到了皇都,龙化州已不再是政治中心,成为一般州城。太宗时将龙化州升格为节度使州,划归上京临潢府管领。辽王朝皇帝实行宫卫制,皇帝登基即位后便指定一些州县归其宫帐管领,名为宫分地,负责管领人口和收纳赋税,只有酒税才交纳给朝廷行政机构;皇帝去世后宫帐归其后妃及子孙后代沿袭继承,官帐名称不变,负责奉祀皇帝陵寝。辽代的几代皇帝分别将上京道境内的州县,陆续囊括为宫分地,龙化州由景宗耶律贤的彰愍宫括为宫分地,直到辽王朝灭亡。
1975年文物普查时,在奈曼旗西北部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交汇处,发现了一座规模较大的辽代古城,即西孟家段古城。根据一些相关的考古调查和文献资料证实:西孟家段古城就是辽代龙化州故址。
古城位于通辽市奈曼旗八仙筒镇西孟家段村村北,距该村约1公里左右,地处老哈河河床及河南岸,当地人称为“高丽城”。古城东北约1.5公里是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汇合处。城址附近属沙漠草原地貌。如今古城址已被老哈河冲毁了。只见在老哈河南岸耕地中,东西约2.5公里的范围内,遍布辽代残砖断瓦和辽代破碎陶瓷,间杂有已锈蚀的铁器碎块。如今有关城址情况只能得知于当地人的讲述。在1936一1937年间,河水上涨,老哈河河床北滚,曾冲出一段东西走向的城墙,城墙西端北转,形成“L”形状,是古城的西南角。从城墙西南角往东约250米处,河水又冲出一个城门洞,拱形,由青色方砖砌成。方砖边长为2尺,门宽约15-16米。当时门洞被河水冲击坍塌在河中,这当是城的南门。同时,在城附近,河水还冲出数瓮铜钱,均为唐宋钱币。据当地人回忆,当时连续几天,人们在河中捞铜钱。可惜这些遗物今天已无法见到。
1970年修水利工程时,在城东侧,距城西南角约1.5公里处,发现一窖小塔,白灰烧成,高约10一30厘米。同年,在城南修水渠时,发现一段该城的下水道,用边长约60厘米的方砖砌成,两块方砖南北对立,在立砖上面再棚一块方砖,形成下水道,在下水道内侧有黑泥锈,下侧为硬黑土。在这段下水道正西约2.5公里处,挖出有同样的下水道断面,而且从走向来看,两者很可能是相连的。在这两段下水道之间,满是辽代残砖断瓦和辽代破碎陶瓷,估计这是一条由城内通往城外的下水道。
在城南面,也有辽代遗址、遗物。在城南沙丘中,风剥出一块柱础石,正面雕花,背面被凿做臼用,应是城内的建筑遗物。在城周围几华里内及孟家段水库附近,散布有辽代遗址、遗物。这当是城外居民留下的痕迹。古城南墙及南门是老哈河北滚时冲出的,说明老哈河当时应在古城的南面。古城是在老哈河之北,西拉木伦河之南,地处二水合流处的三角地带上。
该城址规模较大,遗物尽是辽代遗物,辽以后遗物不见。所以我们确认这是一座辽代古城址。而且是一座辽代重要的城址—龙化州故址。
因为潢河、土河二条河流,迤逶曲折,顺流而下,恰似两条巨龙,二水相会,恰似两龙相合,在这里建置州城命名龙化州是取由二龙相合演化出来的州城之意。所以在契丹族看来,龙化州地理位置独特,故此契丹始祖奇首可汗才设龙庭于此,也是太祖耶律阿保机受尊曰大圣大明天皇帝时选用此地的缘由。
契丹族本无佛教信仰,佛教最初是由汉人和渤海人传入辽朝的。唐天复二年(902)9月,契丹“城龙化州于潢河之南,始建开教寺”。开教寺是在契丹境内建立的第一座佛教寺院,之后,耶律阿保机又在龙化州修建了大广寺。
由于老哈河河床多次改道,将龙化州城址淤埋和冲毁,以致很难辨认出原来城垣形制。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正式称帝时,曾在州城外的东岗上筑起祭坛,在筑坛时曾挖出了金铃,所以命名为金铃岗。现今古城东沙岗犹在,而祭坛和金铃阁无踪迹可寻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