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经济

家乡区县: 广州市增城区

2009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8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8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257元。

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8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64亿元,比上年增长6.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6%;第二产业增加值39.23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9%;第三产业增加值24.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5%。三次产业结构为21.6:47.9:30.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578元。[9]

工业

清代县志记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扶风县为工者有685户。  民国三十一年(1942),各镇街头始有手摇织袜机。是年十一月,在县城东门外建成水力磨面厂。三十五年至三十八年(1946~1949),手工业有32个行业,262户,从业者850人。  建国初,县对手工业采取低税、免税政策解决产供销困难,手工业得以巩固和发展。1950年有30个行业,107户,就业425人。  1954~1956年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将全县7个城镇的105户手工业,按地区、行业组成29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共有职工483人。1956年实现总产值74万元。是年建立公私合营酒厂和绛帐发电站。  1958年国家提倡大办地方工业,扶风县办各类工厂171个,其中县办8个,社办32个,队办131个。由于盲目求快,多数企业不久即垮。尤其在大炼钢铁时,男女老少大办“小土群”(即土法炼铁炉),全县投入人力近10万,大车400辆,骡马4506匹,资金10万元。县北各公社在野河山区的鸡家沟、樊家磨场采矿炼铁,县南各公社在渭河滩淘铁沙,日夜大干半年,仅炼出几吨烧结铁块,在人力财力上造成很大的浪费。  1960~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因扶风县与兴平县合并,县内仅留绛帐机械厂、农具厂、公私合营酒厂3个县属企业,其余均关停并转或逐级下放社队管理。  1961年8月扶风县制恢复后,工业又趋回升。至1965年有县属、社办工厂(社)21个(县属6个,手工业厂、社15个),职工568人,总产值110.5万元,实现利润7.4万元,上缴税金5.4万元。  “文化大革命”初期,由于停产“闹革命”和武斗,多数工厂两派内战,生产半瘫痪。1967年总产值130.95万元。1968年有县属全民工厂8个,社(镇)工业企业11个。  1978年县办工业增至83个,较1968年增长3倍多。职工3275人,总产值2667.18万元,比1968年增长11倍多。产品52种(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扶风县工业迅速发展。至1990年,有县属、乡镇、联户和个体工业企业共2522个,年总产值19975万元,盈亏相抵后利润788万元。[10]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户(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法人)完成工业总产值71.78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22.1%;实现工业增加值21.9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六大支柱产业呈快速增长态势,其中建材工业完成10.94亿元,比上年下降4.9%;食品工业完成31.87亿元,比上年增长33.9%;机电工业完成2.89亿元,比上年增长29.5%;造纸工业完成6.73亿元,比上年增长27.2%;纺织工业完成5.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92%;化工工业完成3.68亿元,比上年增长40.45%。[11]

农业

建国前,扶风县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村经济落后。

建国后,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展更快。综括其发展,主要有八个方面。

1949年全县2322.8万元,1978年8319.1万元,1980年8332.4万元,1985年14668万元,1990年25162万元。1990年与1949年比较:1990年是1949年的10.84倍,41年递增率5.98%。1990年与1978年比较:1990年是1978年的3.02倍,12年递增率9.66%。1990年与1985年比较:1990年是1985年1.72倍,5年递增率11.4%。

农业商品总产值,1985年以前无统计资料,1985年始有。是年全县6433万元,1986年7906万元,1987年9038万元,1988年9964万元,1989年11220万元,1990年13057万元,是1985年的2.03倍,5年递增率15.21%。[12]

全县耕地4.92万公顷。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次为高粱、谷子、豆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油菜、芝麻、花生、大麻、辣椒、烤烟次之,是陕西省麦、棉主要产区之一。扶风县是农业大县,是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大县和陕西省粮食、油菜、生猪、苹果、辣椒、秦川牛等生产基地。建成“吨粮田”10133公顷,水果总面积7333公顷,蔬菜面积1067公顷,辣椒2800公顷。县北有天然林400余亩,以山杨、栎类为主。经济林有苹果、柿子、杏、核桃、梨等。种植药材主要有白术,生地、大黄,黄芪等,野生药材主要有防风、黄苓、苍术、柴胡、地榆、酸枣、山楂等。大家畜有牛、马、骡、驴。“秦川牛”、“关中驴”广泛分布于高原和平原乡镇。有野兔、锦鸡等野生鸟兽10多种。

2012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2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夏粮连续九年喜获丰收,粮食生产稳步提升;积极实施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畜牧业保持稳定发展,完成畜牧业产值1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优质果品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12.57万亩,比上年增长23.98%。[13]

坏boy(2015-06-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