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高安中学啊

家乡区县: 江西省高安市

    江西省高安中学诞生于清末民初西学东渐之风盛行的1907年。其前身为瑞州府中学堂。百年来,学校三落数起,十次搬迁,历尽铅华,成就了无数才俊彦硕的求学梦、成才梦,培育了原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革命家熊雄,数学家、教育家、原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傅仲孙,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者之一、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贾石等一大批佼佼学子、民族精英。1959年列为江西省教育厅直属学校,1960年批准为省重点中学、全省"百面红旗"学校。"文革"结束后的1980年被省人民政府恢复为"省重点中学"。

目前学校由新老两个校区组成。新校区座落于城市东郊,2005年9月正式启用,占地面积601亩,总建筑面积115000平米,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教育教学设施完备优良的新型寄宿式学校。老校区即原高安中学校区,现名为吴有训实验学校。新老两校区目前共有学生近万人,在职教工480余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00余人。

建校一百年来,高安中学共培育了六万多名莘莘学子,为地方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乃至世界的文明进步,都作出了重大贡献。2007年10月3日,学校隆重热烈地举办了建校一百周年庆典。

百年的风雨历程磨砺了高安中学"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今天的高安中学,在继承百年优良办学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高等学校输送全面发展的合格中学生"的办学宗旨,开展以"建设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创建活动,科学发展,和谐兴校,质量强校,大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朝着更高更新的目标阔步前行。

    1907年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熊雄考入瑞州府中学堂。高安中学百年历史的启算时间依次为凭。

1928年3月,北京大学毕业的蓝续业,慷慨解囊,复办高安县立初级中学,招收新生约百人。1935年9月,改办简易师范,初中停办。

1937年,恢复高安县立初级中学。1938年,日军进犯高安,学校被批迁往远离县城60华里的村前肖坊村。1939年,日军占据高安,学校解散。

1941年3月,黄孕民等在县长的支持下于荷岭三桥村复办高安县立初级中学。

1941年9月,学校为躲避日寇南侵铁蹄,迁至黄沙南山大褚村。

1941年冬,学校迁至太阳颖江吴村。

1943年春,学校迁至太阳英岗上坑谢村。

1944年2月,学校迁至英岗街万寿宫,大王庙及典当老宅。

1945年8月,日寇投降,师生返城。1946年9月兴办高中,发展成赣西北公路沿线唯一的公办完全中学。

1949年9月,学校与城内五所私立中学合并组成高安县立联合中学,定址城南昭明巷的天主堂及太子庙。

1952年,学校由省政府命名为"江西省高安中学"。1960年5月评为"全省百面红旗学校"。9月定为"江西省重点中学"。1965年确定为全国三十所教学改革试点学校之一。

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更名为"高安红卫中学"。10月,学校撤消,并入地处山区的高安共产党主义劳动大学。

1969年,复校返城,因原校址被省第二电机厂占用,学校落脚于碧落山下几近废墟的原高安二中旧址。

1973年,学校复名为"江西省高安中学"。历经数十年的风雨洗礼的高安中学,从此扎根于碧落山下的彭家山,茁壮成长,走向辉煌。

校园文化

校歌 折叠

碧落山下,锦江之滨,集合着生龙活虎的我们;朝气蓬勃,桃李争春,辛勤的园丁哺育着我们。

共产主义,是我们崇高的理想,振兴中华,是我们神圣的使命;爱国守纪,勤奋求实,是我们遵循的校训,

我们有理想,我们讲文明,团结友爱,谦虚谨慎,向着世界科学高峰,向着未来灿烂的前程。

我们,我们要,奋勇拼搏,勇敢前进,奋勇拼搏,勇敢前进!

徐思龙13504224(2015-06-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