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师范

家乡区县: 江西省高安市

    宜春学院高安校区位于全国闻名的基础教育强市高安市。高安自古为"儒学昌盛之地",兴学重教风气兴盛,人言"小城高安举人多",《资源通鉴》编撰者之一的刘恕,奠定普通话基础的《中原音韵》的作者周得清,三朝"帝师元老"朱轼、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吴有训都诞生于这里。

    宜春学院高安校区宜春学院高安校区位于全国闻名的基础教育强市高安市。高安自古为“儒学昌盛之地”,兴学重教风气兴盛,人言“小城高安举人多”,《资源通鉴》编撰者之一的刘恕,奠定普通话基础的《中原音韵》的作者周得清,三朝“帝师元老”朱轼、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吴有训都诞生于这里。

    高安校区的历史可追溯到北宋的“郡学”,明代在郡学基础上建“筠阳书院”,筠阳书院经明、清数百年后,因年久失修,几经兴废,到清初即将坠毁,而且因面积狭小,在“康乾盛世”的清乾隆二十四年,即1759年,由瑞州知府杨仲兴徙迁于府衙后凤山侧,并为之更名为“凤仪书院”.1906年4月,清政府将高安进修书院改设为高安师范传习所,之后,高安师范的校址便在凤仪书院旧址之上办学至今。抗战时,学校曾名为“高安乡村师范”,1946年定名为“江西省国立高安师范学校”。1949年下半年江西省教育结构调整时更名为江西省高安师范学校,是南昌专区18个县市中唯一保留的中等师范专业学校,是一所有着“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盛誉的老校。

千年的办学历史,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百年的师范教育,铸就着世纪的创业功勋。学校多次荣获 “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系统体育工作先进学校”、省“文明单位”、省“德育先进校”等荣誉称号。近百年来,从这里走出了世界级的医学博士、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等精英人才,学校先后培养了3万多名合格的毕业生,培训在职教师和教育工作管理人员5000余人,通过江西师大、江西教育学院联合办学的途径共培养了1368名大专学员。从2001年始,又依托宜春学院招收“3 2”大专学制学生,培养大专学历的小学骨干教师,为我省尤其是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5年2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将高安师范学校成建制并入宜春学院,成为宜春学院高安校区,同时撤销高安师范学校建制。由此,高安师范学校的办学又翻开了历史新篇章。

     校区环境优雅秀丽,与南昌高校比邻,距省城仅45分钟车程;占地面积8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现代教育教学设施完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56万元,图书15.3万册,建有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学实验室、计算机中心、电子阅览、多媒体、语音、绘画、艺术设计室、钢琴、电子琴、练功、体操房、演奏厅、大礼堂和教育实习基地、数控实训基地、模具实训中心等各类教学场地。围绕学科建设,校区还将进一步加大投资进行软硬件建设,力争使校园面貌、办学条件、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得到稳步改善和提高。校园剪影(7张)

   校区目前已基本完成包括学科、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在内的结构性调整。初步确立了以培养小学教育、幼儿教育师资为主要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多层次并举办学、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机构的基本定位。依据这一定位,校区围绕教育、文学、经济、工学及管理五大学科门类,开设有英语教育、应用英语、学前教育(双语)、初等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社会体育、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市场开发与营销、国际贸易实务、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网络系统管理和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等16个专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招收初中起点五年制和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生,颁发宜春学院文凭。

徐思龙13504224(2015-06-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