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看海” 连日暴雨检验“三改四化”

家乡区县: 湖南省武陵区

6月2日零时开始,我市再降暴雨。截至当天下午4时左右,武陵区的平均降雨量达到49.5毫米。气象部门的资料显示,此轮降雨将持续到4日。而无论是市民亲历还是部门巡查,城区都没有出现大面积积水。这场持续的大雨,又一次检验了我市“三改四化”和海绵城市建设成果,“看海”已成历史。

“好多年,我这前面都是一落雨就涨水,车都不敢往这里走,以前就发生过车在水里熄火的事。现在总算是解决了,政府确实做了一件大好事,你看现在雨下得大,前面的水也流得快。”5月29日上午,市城区朗州路与紫菱路交会处,经营烟酒生意的吴女士由衷地说出了上面一番话。记者从市政部门了解到,5月25日开始,他们就派出工作人员对全市主次干道开展巡查,一旦发现积水及时处置,重点巡查以前容易发现积水的路段,例如:常德大道(紫东阁酒店前、烟厂段、龙港路至火车站段)、武陵大道(国际大酒店至火车站段)、洞庭大道(武陵大道至朗州路段)、柳叶大道铁路桥段、朗州路(三百杯酒楼段、铁路桥段)、惠民新村(火车站欣运车站门前)等。巡查的结果令大家欣慰,暴雨下的城区只有部分路段存在零星积水,并未对正常通行造成影响。

这无疑得益于2013年7月开始的城市建设“三改四化”工程,半年时间对市城区520公里地下管道进行了改造和清理。同时从2004年起,我市就开始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在雨水“渗、滞、蓄、净、用、排”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今年3月,我市确定成为全国16座“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截至2014年底,我市城区启动的110多个项目中,已完成项目36个,完成投资80亿元;江北城区城市防洪水平提高到了100年一遇的标准,市城区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6%,应对强降雨峰值能力亦有显著提升,城市水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扭转;特别是建成了一批省内外有影响、市民得实惠的标志性工程,如集城市防洪、绿地蓄水、文化休闲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常德诗墙;运用海绵道路理念系统建成了环柳叶湖、沾天湖的马拉松赛道。接下来的目标是,雨水利用替代城市供水比例为20%、排水防涝标准为30年一遇、示范区外城市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等。

近年来,我市对排水泵站的新建、改造也为告别城市“看海”贡献不少。2009年前,市城区只有11处泵站,总装机容量5791千瓦,担负城区3500公顷防涝排渍任务,年排渍量只有6000-8000万立方米,以2009年船码头泵站开工建设为标志,我市城市排水设施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相继有船码头、夏家垱、二十里铺、双桥、黄土港、皇木关、赵家碈、护城碈、驮古堤、东江等10处泵站竣工移交或竣工验收;有粟家垱、余家垱、柏子园、楠竹山、聚宝等5处泵站正在建设;有杨武垱、尼古桥、前进、陈堰堤等8处泵站即将开工或正在进行设计;还有刘家桥、甘垱等近10处泵站在做前期和设计。截至目前,我市江北城区共有31处排水泵站,各类设备97台套,总装机容量15157千瓦,年排渍量约15000万立方米。所有设备正常开机运行,每秒可排除渍水130多立方米。

498ytyt(2015-06-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