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明安图2

家乡区县: 内蒙古正蓝旗

钦大监是清政府专门管理和研究天文历法的中央机构,也是培养天文历法人才的学校。监里是天文历法人才荟萃的地方,其中有著名的中国天文历法家,也有掌握近代科学知识的西方传教士在那里任职;监里收藏着丰富的天文历法以及数学等图书和资料;还设有当时国家水平的各种天文仪器。这些就为明安图在从事天文历法的学习和研究时,提供了丰富的图书资料和作为观测的仪器,并可直接向监内的西方传教士学习近代科学知识。这种环境对明安图的学习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明安图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以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把书本知识和对天象的实地观测结合起来,进行了学习和研究,使自己学业日有所进。
当时康熙皇帝热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常在宫廷中开设西方自然科学的专题讲筵。明安图又经常以官学生的身份到皇宫里去听讲。对此,明安图的弟子陈际新在回忆他的师长时曾说:“明静庵先生自童年亲受数学于圣祖仁皇帝,至老不倦”。可见他亲自得到过康熙皇帝的教诲。
由于明安图在钦天监学习成绩十分突出,深得康熙皇帝的赏识。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康熙帝曾陪同皇太后去热河避暑山庄。在临行时组织了一个随行队伍,其中包括著名历算学家,如梅文鼎之子梅觳成,苏州府教授陈厚耀,钦天监五官正何君锡之子何国柱、何国宗,钦天监监副成德等人。当时明安图也在随行人员之中。在那个队伍当中,只有他是一个无名小辈,是仅有的一名官学生。可见当时他在钦天监中,无疑是一位出类拔萃的高材生了。
当时人们称道明安图的学识,“精奥异人”。正因如此,在康熙五十二年 (公元1713年),当他22岁学习期满时,就被留在钦天监任职了。
勤于本职
明安图自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二十八年一直在钦天监任职。他热心于本职工作,认真观测天象和编制《时宪书》,使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与日俱增。在天文历法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明安图在钦天监任职整整51个春秋。其间前47年里一直是任钦天监时宪科的五官正。直到乾隆二十四年(公元一七五九年),他已经是68岁了,由于赴新疆测绘任务的需要,才被破格提升为钦天监的监正。此后,他仅作了为时5年的本监长官,就因为病离职了。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不幸与世长辞。
钦天监设有监正和监副为本监的长官,统辖和管理监内的政务和技术工作。在监内设有时宪科、天文科、漏刻科、主簿厅等部门机构,分别掌管监内的各种业务和行政管理工作。时宪科掌:编制《时宪书》,推算日月食,选择祭祀的吉日;天文科掌:观测天象,测量日月五星的形体,汇录纪注晴雨风雷和流星;漏刻科掌:用漏刻报时报更,选择各项典礼的吉日,选择营建都邑、宫室的地形;主簿厅掌:钦天监的奏章、文移、颁发各项应用物品,保管图书,大文生的升补,吏员的任用和工役的管理等。在科、厅之中,根据职掌不同,分别设有五官、灵台郎、保章正、挈壶正、司晨博士等职。
当年明安图是在钦天监时宪科里任职。他所担任的五官正一职,工作内容是非常繁重和复杂的。明安图以勤奋的工作态度,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技艺,几十年如一日,年复一年地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晚年被提升为监正的五年当中,他除了负责监内全面工作作为一名精通专业技术的本部门长官之外,其所从事的科学技术活动,大体仍是他任五官正时的那些工作内容。
明安图经常性的本职工作,可以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一)参与一年一度刊出的《时宪书》的编制工作。《时宪书》是一种历书,俗称黄历、也叫皇历。其中着重记入有关天文历法和农时节气等,这些对于指导生产特别是农事有着重要意义;书中宣扬皇恩浩荡及封建道德等忠孝思想。其外,还有迷信的“宜忌”、“宜迎”等,如某日忌出行,某日宜祭祀,某日某时在何方迎财神或喜神等。当时,对 《时宪书》的制定,皇帝是非常重视的。钦天监首先要把所制定出的《时宪书》样式晋呈给皇帝审批,经过皇帝审批之后,正式定稿印刷,然后将正式出版的《时宪书》颁行全国。明安图从事这项工作的最早记载,是在《大清康熙六十一年时宪法》上,有“食员外郎俸五官正明安图”的字样。在这以前的《时宪书》上都没有他的署名。这很可能是因为他在钦天监任职的最初几年,即奉命参加了编写《律历渊源》一书,似乎在那段时间里他还没有参与这一编制 《时宪书》的工作。其后,在历年的《时宪书》上,几乎都有他的署名,直至他离监那年所编成的《大清乾隆二十九年岁次甲申时宪书》上,也还有他的名字。可见编制《时宪书》一事,是他一生当中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二)明安图参与汇制题本的工作。明安图要经常参与把他们观测的各种天文现象的结果汇制成为题本进呈给朝廷。这也是他经常性的业务活动的内容。在这些题本中,除进呈上述《时宪书》样式的题本之外,大量是预报“日月食”或“观候事”的题本。这类题本上呈的次数很多,有时进呈之频,一年之中竟是月连月,甚至一月之内日连日。这项工作既是琐碎又是科学性很强的,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错误。要做好它,非勤奋精明之人,是难以胜任的。就预报日月食来说,在当时科学技术的条件下,能够把这种预报作得准确无误,确实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特别是在当时君主专制的下面,要担负着很大风险。雍正七年正月十七日(公元1729年2月14日),发生了月食。在这次月食发生之前,在监正明安图的主持下,共同进呈了两次预报月食的题本。在题本中,预报了这次月食在北京地区的初亏和复圆的时刻,同时绘制了在北京地区月食的起复方位图像,还预报了在各省月食初亏先后的不同时刻。可见要准确地预报一次月食,其中涉及到许多科学性和技术性的问题,它是要花费很多精力的。明安图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预报了日、月食以及其他一些天文现象的。由于他技术纯熟和工作细心谨慎,几十年中没有出现过什么大的错误,大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三)明安图另外还参与将《时宪书》翻译成蒙古文的工作。我国是个一多民族的国家,所制定的《时宪书》是面向全国的,汉文版之外,还要翻印成几种民族文字的版本,颁发到少数民族地区。明安图出身于蒙古族,将 《时宪书》翻译成蒙古文的任务,就成为他责无旁贷的一件事。由于明安图对这项翻译工作做得出色,乾隆皇帝曾赐他“翻译进士出身”的荣誉。
明安图一生的时光和精力,几乎全部都是在钦天监里度过和耗尽的。其间虽然有几次奉命调出参与编书和测绘地图,尽管在这些方面所做出的成绩甚至超越了他的本职工作,然而那些工作对他来讲毕竟是暂时性的工作。明安图常年在钦天监里孜孜不倦的埋头于本职工作,是一名勤于本职工作的天文官。虽然关于他在理论建树方面不见记载,但从实践角度上看,他在天文历法方面所从事的活动,确实为当时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一次又一次地作出自己的贡献,他在这一方面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nrsg(2015-06-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