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浅谈

家乡区县: 昆明市五华区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米,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地跨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辖大理市和祥云、弥渡、宾川、永平、云龙、洱源、鹤庆、剑川8个县以及漾濞、巍山、南涧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

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境内以蝴蝶泉、苍山、洱海、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等景点最有代表性。

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据文献记载,4世纪白族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许多氏族部落,史书中称为“昆明之属”,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1]
前221年,秦朝开始经营西南,在西南地区建立行政机构,自此开始中央王朝对大理的统治;汉时(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击败了“昆明之属”各部落,并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县,开辟了中国南方丝路,使得大理成为了四川通往印度的“南方丝路”中转站。
三国时期,云南、贵州以及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归属蜀国。后,孟获叛乱,诸葛亮妙计七擒之,平定叛乱,并在大理地区重建云南郡。
隋朝时期,597年,昆明发生叛乱,隋以史万岁平之;唐时贞观年间,唐王朝设置了戎州都督府,大理地区各县均归其管辖。

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84年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32.88亿元。全市有工业企业501家,基本形成电力、食品、轻纺、机械、建材、造纸、印刷、化纤、制药、烟草加工、皮革塑料等多门类的地方民族工业体系。199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7.25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3.57亿元。现有农业耕地面积8598公顷,有效灌溉面积7523公顷,旱涝保收面积7222公顷,全市农业年产值3.05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23元。市内交通发达,通讯设施先进,境内乡村公路基本贯通,水上运输极为方便;320、214两条国道穿越市境,成为连接滇西八地州陆路交通枢纽和借道通往四川、西藏、东南亚国家的桥梁;大理飞机场已建成通航,开通了昆明、天津航线;广通至大理铁路、"昆楚"二级汽车专用线的延伸段楚雄至大理一级汽车专用线和大理至丽江的准二级公路于1998年建成通车。1996年完成货运量11.95万吨,客运量24.45万人次。通讯传输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已建成无线电寻呼台、光缆传输系统、移动通讯系统等通讯枢纽,全市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7.2万门,可直拨国内各省市和世界各地.

李越3(2015-06-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