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县
渭源县总面积2065平方公里,海拔1930米至3941米,县城海拔2080米。耕地面积80万亩。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6.3℃ ,极端最高气温30.5℃ ,极端最低气温-20.1℃ 。
由于地处西秦岭末端向北部黄土高原过渡区,县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宜农宜牧。根据地形、气候、降雨量等特点,可分为三个类型区域:北部黄土梁峁沟壑干旱区,干旱少雨,植被稀少,农作物产量低;中部浅山川沿河谷区,海拔较低,气候温和光热资源丰富,水肥条件较好,水地绝大部分集中在这个区域;南部高寒阴湿地带,多土石高山,雨量较多,低温寡照,植被良好,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这个区域。
县内有大理石,腐植酸泥炭,高岭土,陶瓷土。天然次生林40多万亩;南部山区生长有大量蕨菜。境内野生动物有100多种,珍贵动物有麝、羚、马鹿、梅花鹿、豹、雪鸡、褐马鸡及秦岭细鳞鱼、鲑鱼、娃娃鱼等。
全县海拔在1930米-3941米之间,经济作物
县政府因地制宜,根据渭源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以及历史文化,确立了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发展方向。
渭源县盛产马铃薯,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所产马铃薯品种多、产量高、品质优。全县每年种植马铃薯40万亩以上,年产量80万吨以上,已成为周边各县和邻近省市的马铃薯良种供应中心。
渭源县也是“中国党参之乡”,素有“千年药乡”的美誉,自古就有“ 渭源县渭水当归传两广”和“党参故里”之说。已形成规模大量种植的主要有当归、党参、红芪、黄芪等中药材,每年种植20万亩以上,干药年产量近6万多吨。因海拔高、气温适宜、昼夜温差大、无污染等因素,所产药材以品质优良,营养、药用价值极高而久负盛名。建成了清源、会川、莲峰、新寨等中药材专业市场,其中会川中药材市场是全省十大药材市场之一,中药材交易繁荣。
渭源县有80万亩天然草场资源,发展畜牧业条件良好。北部地区以小尾寒羊为主的舍饲养羊,川沿地区雏鸡孵化、仔猪育肥、畜产品加工和全县大力发展南山放养虫草鸡的小群体大规模的养殖格局,特别是县上大力发展南山放养虫草鸡,养殖规模已达到100万只。 渭源县
渭源是个农业县,素有“蚕豆之乡”、“马铃薯良种之乡”之称。淀粉、畜牧、林果、水产、蔬菜、中药材六大支柱产业已具一定规模,全县经济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县农作物以小麦、马铃薯、蚕豆、玉米为主,年种植良种马铃薯30万亩以上,是全省各地乃至周边省区的良种马铃薯繁育基地。渭源县有“千年药乡”的美誉,主要种植当归、党参、红芪、黄芪等多种中药材,年种植各种优质中药材20万亩以上。马铃薯、中药材是全县最主要的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