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历史文化景区——周公庙

家乡区县: 洛阳市洛龙区

周公庙古建筑群由定鼎堂、礼乐堂、后殿及两侧配祀厢房组成,另有元圣殿基址。
洛阳周公庙
洛阳周公庙(6张)
定鼎堂

定鼎堂系周公庙主殿,为明代建筑,后经多次重修,大体保存旧制。殿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青筒瓦覆面,配以彩绘,威仪堂皇。殿内供奉有周公与其弟召公、毕公及世子伯禽、君陈五尊塑像。伯禽像乃明代塑造,泥胎彩绘,弥足珍贵,1991年清理主殿时于壁龛内发现。殿内周围依次陈列有“周公事迹”、“周公家谱”、“元圣宗谱”、“海内三大 周公庙介绍”等内容,殿外墙壁上镶嵌有石刻“周公解梦”碑计19块,殿前广场东侧有台胞所立“台湾省台中市赖罗傅宗亲访祖团暨中原赖氏宗亲联谊会周公庙祭祖纪念碑”一通,上书“追本溯源,根在河洛。”
礼乐堂

礼乐堂为二殿,原名“会忠祠”,系清代增建。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硬山式,青筒瓦覆面。殿内陈列一组周公制礼作乐群像,场面恢宏,形象逼真。
后殿及配祀厢房

洛阳周公庙
洛阳周公庙(6张)
后殿即三殿,清代建筑。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洛阳知县龚松林主持修葺。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外设走廊,硬山式,青筒瓦覆面,庄重气派。殿内陈列有隋唐东都城大型复原沙盘模型和夏都斟鄩复原模型。
三殿前东、西两侧为各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厢房,拟陈列商都西亳复原模型、东周王城复原模型和汉魏故城复原模型。应天门东阙遗址在都城博物馆院内西部。应天门系隋唐东都城宫城之正门,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时称则天门,有东、西两阙,平面为“凹”字型。后因避讳武则天尊号,改称应天门。应天门与长安承天门一样尊崇,为隋唐王朝举行重大国事活动之场所。史载,隋炀帝曾登临听政;武则天“御则天楼,赦天下,以唐为周,改元”;唐玄宗在应天门上接见日本国第八次“遣唐使”等。199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对应天门东阙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接着,国家及省文物管理部门拨出大量专款对其做了保护性修复,复原了墩台。今东阙周围散水石和夯土等古代遗迹清晰可见。

胡娜(2015-06-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