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艺术节内容丰富,风格各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庄浪艺术节清乾隆《庄浪县志略》“有立春之先日,迎春牛,扮戏彩”的记载。以后遍及城乡,品类多样,经久不衰。1995年,庄浪县委、县政府弘扬庄浪民间艺术,决定将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日确定为庄浪艺术节。
其中马社伙、舞狮子、高抬、高跷、地摊子等都独具特色,是一份很有价值的民间文化遗产。庄浪社伙在全区、甚至在全省都享有盛名,在92年平凉地区春节文艺汇演和94年第三届崆峒旅游节暨宝中铁路通车典礼文艺演出中均获一等大奖,充分展示了庄浪人民的艺术风采。
每年艺术节,庄浪人民喜气洋洋,群众及各单位自觉上演高抬、马社伙、高跷、舞狮子、划旱船、扭秧歌、耍地摊。观众多达6万余人。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皮影的制作,最初是用厚纸雕刻,后来采用驴皮或牛皮刮薄再进行雕刻,并施以彩绘。风格类似民间剪纸,但手、腿关节分别雕刻后再用线连缀在一起,表现自如。关于皮影的传统雕刻技法和过程,艺人们归纳为顺口溜说:“先刻头帽后刻脸,再刻眉眼鼻子尖,服装发须一身全,最后整装把身安,刻成以后再上色,整个制作就算完”。剧目、唱腔都与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这是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并远扬海外,成为世界性的艺术。
这些精选皮影,是由庄浪县韩店镇四雨王家村“福盛班”王海玉传人王迎春提供。皮影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