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长城遗址

家乡区县: 甘肃省渭源县

渭源县是古老渭河的发源地,也是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公元前205年设立县制,名首阳县,归属陇西郡,公元551年改名渭源县。境内融汇了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三大古代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灿烂。同时,渭源县地处西秦岭末端向北部黄土高原过渡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自然风光奇丽秀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构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现已开发出旅游景点16处,有渭河源国家级森林公园莲峰山、十里“画廊”天井峡、云端仙境太白山、“陇原香格里拉”双石门等自然景观,也有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的全国独一无二的悬臂式纯木拱桥灞陵桥、葬有孤竹国二圣伯夷和叔齐的首阳山、鸟鼠同穴渭水源、秦长城遗址等渭河流域丰厚的文化积淀,且渭源县气候凉爽宜人,是避暑旅游的理想之地。

战 秦长城遗址

国秦长城在甘肃境内所经之处主要为黄土塬、梁地区,有丰富的夯筑建材,因此就地挖地成壕取材夯筑长城,墙体的夯筑采用板筑技术,分段夯筑。夯筑的方法是交接式的,基本观察不到竖的接缝。同时因取土挖成了壕沟,形成双重的屏障。在河岸和塬、梁地带,利用原来的陡坎、山崖来修筑长城,城内没有多高,可是从城外看,却非常高大险峻,使敌人难以攀登。沿山坡伸展的长城采取削筑结合的断崖式,这种断崖式是将山坡低的一面向下深挖削成断崖,在断崖外壁上筑一层夯土,这样只在断崖外面暴露夯层,墙顶部与墙内地平高度齐平。

渭源是甘肃境内保存秦长城比较多的地方。渭源境内的秦长城是灭义渠戎后修筑的。 秦长城告别临洮境内的长城坡城障后,就开始进入渭源境内。长城在渭源境内的第一个地方是“庆坪乡孟家咀插牌梁”。至今渭源县境内的堡子梁上还有一个秦代城障残迹。这里是秦长城的一个拐弯处,人们当时修建秦长城时充分利用了这里的地势,将一个城障修建在了山顶上,达到了居高临下的作用。然后,秦长城经窑破沟、安家天、地儿沟、清泉大沟、墩疙瘩、秦王寺、野狐山梁、祁家湾、护神庙、石堡子、陈家洼、方家梁等地进入陇西县境。一些参加过秦长城调查的专家认为,这段古老的长城,大部分地段残高在3米左右,少数地段超过十米,沿城垣起伏,每隔一里有小烽燧,十里一大烽燧,雄伟壮观。城垣下夯层清晰,秦瓦遍地。

渭源境内流传着一些民间传说,它从另一个方面讲述了长城的故事。渭源有个秦王寺,传说当年秦始皇西巡祭祖,因为甘肃礼县是秦人的发源地。祭完祖后,特地前往陇西郡(郡治狄道)视察长城建设。他途经秦王寺时,住宿一夜,后人为纪念秦始皇西巡而改名秦王寺。秦王寺内一深井,名曰:“秦王饮马井”,井旁有一棵千年古树,叫“秦王拴马树”。这也是一个牵强附会的故事。就寺院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的产物,人们认为,佛教传入中国在东汉初年。这个时候,秦始皇已经死了好几百年了。

梦未央(2014-05-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