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业是80年代以来垦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70年代末期垦区已有淡水养殖水面近4万亩,但其半数以上是利用垦区残留潮沟、泓道、低洼地,或者利用围垦初期蓄水种植芦苇改良盐土之际,进行大水面粗放养殖,亩产仅百斤左右。
80年代初期,为了缓解城乡人民吃鱼难的矛盾,市政府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郊区发展淡水养殖,增加市场供应。沿江滨海滩涂农业开发区发展淡水养殖较之郊区其他地区具有三大优势:
其一、垦区人少地多,自给性生产压力小,有利于发展商品性副食品生产;
其二,利用滩涂围垦土地开挖鱼塘比利用良田开挖鱼塘,可以不占现有耕地;
其三,利用滩涂围垦土地开挖养鱼塘,比利用良田开挖鱼塘,其成本要低得多。
这三大优势使垦区淡水养殖业迅速崛起,精养鱼塘大量增加。从1983年开始,每开挖1亩精养鱼塘,市财政补助700元,至1987年全垦区拥有精养鱼塘6.12万亩,占全市内塘养殖水面的33.35%;总产量21632吨,占全市内塘养殖产量的31.32%,为全市淡水产品总产量的23.52%,在全市淡水渔业中已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