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忆-十年情

家乡区县: 汕头市潮阳区

十多年前,父亲牵着我的手走在熙熙攘攘的棉城东山大道上时,他意气风发地用手环绕周遭比划了一圈,喏,这就是咱们的潮阳市市中心!我天真地眨着眼睛,居然能读出父亲的眼睛里,闪烁着的,是自豪,也有期待。
也许若干年后,当我拉着儿子的手再次经过东山大道时,望着一切几乎均未曾变化的棉城,我会很沉重地仰望一眼天空,努力使自己微笑,继而平静地指着脚下的土地,瞧,这一带,是潮阳区的中心地段。儿子也会天真地眨巴起眼睛,然而其间夹杂着的,更多会是陌生与好奇,毕竟这并非潮南的土地。
记得父母提及我名字的源来,是因为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恰好是一天中晨曦光临家中老屋的时刻,“清晨的阳光”,于是我便有了这么一个干脆而清脆的名字,晓阳。当我开始懂事,逐渐长大后,我自己却一厢情愿地为这个名字赋上了另一层含义——“懂得潮阳”,众所周知,晓,是为懂得、晓得之义,阳,则是潮阳。
因为晓阳,我自小对潮阳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从远古泛称南交到秦朝成为南海郡属地到东晋设县到唐宋元年间隶属潮州(路),再到民国时期的多次演变以及共和国成立后的潮阳县,当老一辈们侃侃而谈时,我不禁佩服他们如此浓烈的拥乡爱乡的情感,竟然能熟谙潮阳纵与横历史与地域的沿革。我虽然不可能一五一十地全都装脑袋里,但也许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吧,在很肤浅地了解潮阳历史的过程中,已把潮阳这两个字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当中,潮阳,山南水北,山清水秀。
因为晓阳,我从历史上得知历经一千多年的古县之人杰地灵,唐代高僧大颠和尚,明代学者周光镐,御史陈大器,江西巡按肖端蒙,清末进士范家驹,现代电影艺术家郑正秋、蔡楚生,一个个名垂青史的名字,为古邑增添了辉煌的色彩。
因为晓阳,当1993年4月9日潮阳正式挂牌设市时,整一个大潮阳都沸腾了,我甚至能感受到其时“练榕江水歌唱,南北山齐欢腾”的洋洋喜气。那一时期的潮阳的发展势头迅猛,作为粤东沿海重镇,拥有“黄金水道”关埠港,工贸商业如日中天的峡山,纺织之乡两英,工艺之乡陈店,被誉为“咸水银行”的河溪……
也因为晓阳,我亲眼目睹了随后十年作为城市的潮阳发展的曲折,曾经的辉煌似乎仅是夏日里清晨的一阵风,只能稍稍给人慰藉罢了,当拂面而过后又是令人难受的炙热。平心而论,十年的城市发展中,整一个潮阳虽然也是在徐步前进,却已被其他城市尤其是珠三角地区远远地甩在了后头,曾经的全国经济百强小城不再,往昔的小香港美誉不再,十年风雨后的依然是那个小城,即便区域面积不小,甚至达到邻居特区汕头的7倍之多,可是建设不起来,发展不了,空间便显得局促了。我们原以为能看到的是迅猛崛起的潮阳、一马当先的潮阳、独占鳌头的潮阳、傲视群雄的潮阳,结果呢,赤裸裸的现实摆在眼前,有如暴风雨后侥幸保得完整之躯一样,潮阳是经历过了,承受过了,但是见不到成长的足迹,甚至,有了倒退的趋势。
也因为晓阳,当2003年满城风雨袭来,一场区域变革的暴风卷起时,我看到多少老潮阳市人眼中的不舍与悲恸,也许对于部分人来说,这仅是一项区域调整的政策罢了,然而更多海内外潮阳人的解读是更深层的,能成立一个独立的行政地级市几乎是一代代海内外潮阳人的夙愿,93年的县级市的设立已经让不少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机遇,而撤市设区后不仅粉碎了这一多少潮阳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活生生地将一座城市分割开来,新区诞生了,一个后来被广为接受的也将世代沿用却不伦不类的名称,潮南区,我无意去评判这一新生的称谓,但这一名称实在没有任何文化底蕴可寻,只能浅薄地理解为潮阳之南,这难道不可笑吗?
因为晓阳,在达濠就读大学时,我总能跟达濠的年轻一代以潮阳人之谓称兄道弟。很多现在的达濠年轻人已不晓得当年他们也是潮阳的一分子了,他们奇怪的只是,他们是汕头人,可是语音却跟潮阳更为接近,我于是孜孜不倦地跟他们讲潮阳地域历史的变迁,讲达濠河浦是在哪一年哪一年被割归汕头管制,而后才演变为汕头的郊区再到后来合而为一的,也不厌其烦地听一些哥们讲述他们很多时候摇摆不定的尴尬立场,行政上隶属汕头,却是一处不被重视的地区,跟潮阳靠得更近,却不属于潮阳人。我于是苦笑,同病相怜啊,幸运的是,我们这一代人,还能自豪地说,我们是潮阳人,相信达濠河浦五六十年代的长辈们也是曾经这么自豪而自信地宣称吧。
因为晓阳,一开始当我听到关于潮阳潮南名称某些无谓之争时,我会觉得他们愚蠢,觉得他们可怜,觉得他们目光短浅,觉得他们孤陋寡闻,这是一种弊病,根源就在于不恰当的行政规划,说点刺骨点就是生吞活剥!然而,这样一种观念、这样一种争斗却会因为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沿袭,分区不分心的说法也许也只适应当前。所以,当有一回我在学院中听到一名被人冠以“二奶”之称的潮阳和平师弟对我说的一句“咱都是潮阳人”大为抨击并放言“你们这些潮南仔”之时,只能麻木视之,我们这一代尚且存在此等接受了高等教育却依旧愚昧之人,更何况以后呢,以及以后的以后呢?
我想起艾青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其实,晓阳并不晓阳啊,泛泛而谈罢了,不地道也不纯粹,毕竟我不是学者,不是作家,更非潮阳父母官。遗憾的是,每一次谈到潮阳时,总有种很沉重的感觉,有太多的沧桑,有太多的坎坷,时至今日,若能得一挚友,一同天马行空地天聊海侃这片熟悉而亲切的土地时,恐怕得谓之“老潮阳地区”了……
写到这里,我的眼前浮现出另一个画面: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一个纯真灿烂的小男孩,三代人,走在棉城东山大道边上,老人正颇有感慨地跟年轻人分享这昔日的潮阳城的辉煌故事,年轻人也偶尔低下头,凑到小男孩耳旁,告知小男孩关于这个潮南临区的一些发展情况.

彭昕翔(2015-06-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