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境于新石器时代已有部落聚居。春秋战国时,地属岭南百越。秦属南海郡地。汉属南海郡揭阳县地。西晋为揭阳县地;东晋隆安元年(397)始置县于海之北,称潮阳,属义安郡。唐永徽元年(650)并入海阳县;先天元年(712)复置潮阳县,县治设临昆山。元和十四年(819),潮州刺史韩愈决定迁潮阳县治于新兴乡棉阳(今潮阳区,旧称棉城镇)。郡、州几度更易,潮阳县都系潮州属县。南宋绍兴二年(1132)再度并入海阳县,十年复置潮阳县。元代属潮州路。明代属潮州府。清代属潮州府。民国时期先后属广东省都督府、巡按使署潮循道、直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委员公署、东区绥靖委员公署、广东省第五、第六、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2年(1933)划出两英圩及河浦寮等18个乡村置南山移垦委员会(民国24年改称南山管理局,县级)。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20日县城解放(22日,潮阳全境解放),成立潮阳县人民政府,设于一区(附城)。潮阳县先后属潮汕临时专员公署、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潮汕专员公署、粤东行政公署、汕头专区行政专员公署、汕头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汕头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7月汕头地区与汕头市合并,潮阳县属汕头市。1985年,全县政区分为2镇24区,下辖316乡12管理区14街道12渔业队。1986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潮阳县撤区置镇建制,全县设25个镇。
1993年4月9日撤县设为潮阳。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河浦镇划归汕头市。1994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消潮阳棉城镇、海门镇、金浦镇改设为文光、棉北、城南、海门、金浦5个街道(后海门镇仍保留镇建制)。
200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区划变更分设潮阳区和潮南区,划归汕头市管辖。区划调整后,潮阳区辖文光、棉北、城南、金浦4个街道和海门、和平、谷饶、贵屿、铜盂、河溪、西胪、关埠、金灶等9个镇,有727个农村基层组织,其中村委会202个,居委会93个.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