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古称菊潭,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西沿,自古就有“守八百里伏牛之门户,扼秦楚交通之要津”和“东接宛镇、南瞩荆襄、西带丹江、北枕嵩邙”之说。自然地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60.1%,辖16个(乡)镇,289个行政村,65万人,共有劳动力24万人,其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10万余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5.5万人;城区面积1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8万人。内乡是全国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和优质烟叶基地,连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县,2003年被联合国工发组织授予“绿色产业示范区”。
内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县地古属郦地,春秋为邑,秦代设县,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名为菊潭县,后几经更名,到公元956年定名为内乡县,沿用到今。曾造就和培育了春秋政治家暨被中外经济学家奉为“千秋商祖”的范蠡、明代政治家柴升、清代理学家王检心和全国著名农学家陈风桐及全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龚文生等一批对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物。
内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内乡古为“入关孔道”、“秦楚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距焦枝铁路南阳站和南阳机场60公里,已开通南阳―广州、南阳―深圳、南阳―上海、南阳-北京、南阳—桂林五条航线;宁西铁路客货运列车已开通,西安—杭州—宁波K468/5、K466/7;西安—东莞东—深圳K448/5、K446/7经过内乡县站且停车两分钟;宁西铁路、312国道、312高速公路、豫52省道横穿全境,51、53省道纵越南北,与连霍、京珠、信南、南襄、郑南等多条高速公路网络相连接。车程在五小时经济圈内可辐射郑州、西安、武汉、合肥、太原、开封、洛阳、十堰、襄樊;十小时经济圈内可辐射北京、南京、上海、杭州、长沙;境内县、乡、村三级公路纵横交织,四通八达。
内乡矿产水利资源丰富。全县已发现有金、银、铜、石墨、大理石、硅线石、水泥灰石、高岭土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30多种。黄金、石墨、硅线石、大理石、水泥灰岩等具有储量大、质量好、品位高、露天易开采等特点。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地表水6.26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0.626亿立方米,过境水0.814亿立方米,目前可利用量9929万立方米,占水资源量的14.8%。有湍河、默河、刁河、黄水河四大河流纵贯全境,有中型水库3座,小型一类水库36座,可为全县工农业生产提供充足水源保障。
内乡农业支柱产业明晰。内乡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适中,适宜南北方多种作物生长,农副产品种类繁多,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水稻、烟叶、棉花、小辣椒、花生、瓜果菜,种植量大,商品率高。早在隋唐时期就被誉为“茂林修竹之地”、“桐漆之乡”,明清为全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内乡的香菇,年产量上万吨,菇型圆整、细娕滑脆,营养丰富,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乡的朝天椒,以其色鲜、肉厚、角尖辣味浓而畅销国内外,面积达30万亩,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内乡的大白山羊以其肉味鲜美、板皮织密、生长快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年饲养量达120万只;内乡的津巴布韦型烟叶,以其颜色好、油份多、味纯正而畅销国内外,是河南省优质烟叶基地;内乡的油桃、板栗、猕猴桃也都形成了规模,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
内乡工业初具规模,经济发展环境良好。已初步形成了制浆造纸、机械加工、化工软木、冶金建材、多金属矿产开采加工、工艺编织、农副产品加工、医药等产业。以地毯、大理石为主导的工艺品和矿产、橡胶、软木、化工等五大类75个品种已出口欧、美、东南亚、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占地11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水、电、路实现“三通”,是中外客商投资建设的乐土。
内乡电力供应充足,通讯便捷畅通。拥有华中丹江-栾川、丹江-淅川、姚孟-南阳三条供电渠道,共架设高压输配电线路1580公里,有500kv 、220kv、110kv输变电站和35kv输变电站8座,实现了全年无停电日。普通工业用电0.614元/kwh;大工业用电0.528元/kwh,程控电话容量达到10万门,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境。
内乡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宝天曼,被誉为“天然物种基因库”,蕴藏着2900多种珍稀濒危植物和华南虎、金钱豹、金雕等许多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是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的胜地;被称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的内乡县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故宫、河北保定直隶总督府、山西霍州署合称“中国四大古代官衙”,已开通了国际旅游专线;恐龙蛋化石保护区300平方公里,出土的巨型长形恐龙蛋巢化石为世界所罕见,被科学家称为“中国的白垩纪公园”,已被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天然溶洞天心洞、五龙潭、七星潭、狄青洞、黄龙洞、哑女泉、春秋城、方山公园、文庙大成殿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遍布全县;茶庵仰韶文化遗址、邓窑遗址、石堂山道教遗址、圣朵寺塔等标志着内乡历史的悠久和辉煌,令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旅游爱好者留连忘返。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工业强县、旅游名县、林牧大县”的战略目标,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三项建设,着力培育造纸印刷、水泥建材、化工地毯、矿产品开发、机械加工、食品医药、林果、烟叶、畜牧、红薯、劳务、旅游十二大产业,县域经济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先后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全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全国优质烟叶基地县、河南省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县、畜牧产业40强县。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生态农业示范区”,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授予“绿色产业示范区”,被中国绿色食品协会正式批准列入“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